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青春榜样:黄仕聪

青春榜样:黄仕聪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1-05-16|文: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071

她自强不息、自尊自立,用勤劳的双手克服生活困难;她深谙文理相融之道,笔耕不辍,好学博文,徜徉书海艺林;她顽强坚韧,持之以恒,在体育赛场展现英姿;她用瘦小的身躯展示拼搏之力,用阳光的心态展现奋发之美。 

所获奖项

 

2007-2008学年获日本森泽企业奖学金

北京印刷学院第25届运动会上,获400米第六名、800米第七名、女子400米接力赛第二名、女子100米接力赛第六名的成绩

北京印刷学院第26届运动会上,获800米第一名、1500米第一名、女子400米接力第二名的成绩,因此被评为“北京印刷学院优秀运动员”

2008-2009学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

2009年、2010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个人”

2008-2009学年获“北京印刷学院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2009-2010学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0年,校报作品第242期第二版获“北京高校好新闻”版面类三等奖,作品《北京印刷学院2009级本科生现状调查》获“北京高校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

2010年,科研项目《吸氧包装薄膜的制备》获北京印刷学院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理工类三等奖

 

实践经历

2007年暑假,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任车间质检员,并把它作为大学的第一堂课

2007年参加星工场话剧团,出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2008年暑假,参加“走访校友·认同专业”暑期社会实践

200811月,参加北京印刷学院校红十字会“安全卫生保健知识”进小区活动

2009-2010学年,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为李东立老师的《吸氧包装薄膜的制备》

200710月至20106月,参加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工作,担任编辑三年,担任干事、编辑部副主任、副团长各一年。

 

黄仕聪说黄仕聪

我大四了,但频频被误认为是小孩。我很坚强,但我看起来却像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因为:我的坚强和成熟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在心里。

小学二年级开始住校,练就了一分独立。小学三年级起父母就外出打工,更是让我提前学会坚强。我没有可依赖的,靠自己去克服困难是唯一的办法。

我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女孩,既没挖掘出什么天赋,也没背景,但一直记得小学二年级时爸爸写在家庭报告书上的评语“学习欠刻苦”。是的,要努力,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大学,跟高中相比,课外时间明显增多,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外出游玩,在宿舍聊天、看电影,是主流的消遣方式。显然,这样生活是快乐,是轻松的,可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我拒绝这样做。

大学那么美好,图书馆那么大,不多看书,不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免费资源,太可惜了。但大一的时候是真不懂得利用图书馆资源,那个时候比较常借辅导书。但在看了《文献检索》一书后,才明白该怎样去收集资料,才明白图书馆资源是那么的丰富。那种乱打乱撞的图书借阅方式,是人配合图书,而不是人利用图书的方式,就算有所收获,意义也不大,并不能系统地、有效地学习某方面的知识。

大学的社团那么多,我感觉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希望最大化地锻炼自己:记者团、话剧团、舞蹈团、外联部……

我是位理工科学生,并不擅长文字工作,甚至对复杂的、华丽的文字有种反感,追求简单的、直白的表达。得知记者团招新时,报了名的我,却不知还要参加笔试。当时,记者团试用期的淘汰制度让我担心,于是疯狂地补习,借来图书馆新闻采写方面的书籍、杂志,并模仿写作。严格要求、努力进取、踏实工作,坚持做个有心人,我很幸运当上了记者团副团长,同时也扛起了这份责任。这个时候的我,更是事事关心。迎新的日子下雨,穿着灌满水的鞋子站了7个小时,终于在一点多抚慰了饿了半天的肚子;灌版的日子,不管是下雪,还是刮大风,我们的身影依然出现在漆黑的夜晚。晚上11点多站在楼道里吃泡面,晚上12点愧疚地叫醒宿管阿姨开门,连续2天改科学发展观的稿子,疲劳到电脑屏幕上的字像波浪线滚动时晃晃脑袋接着工作……去年,清城发生了一起命案,当天晚上,我们去富强西里灌版,路是漆黑的,回到实习工厂,一个人在小阁楼里接着工作,货梯慢速“摇”上来时感到歹徒拿着血淋淋的刀很快就会走到我面前,有命悬一线的惊恐,我告诉自己:校对完新灌的版面再回去吧,去秦皇岛那次差点被绑架都没吓坏自己,这有什么的!关于记者团,美好回忆实在太多太多。这三年来,我们都很努力。得知作品获得北京市好新闻奖时,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进步了!

是的,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很努力,因为,我能!

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通过奖学金、勤工俭学、做兼职等方式解决了,我不需要从父母手中拿钱。看到我的苦,弟弟“骂”我:别以为你是顶梁柱!那一刻,我是幸福的。班里去春游,我去参加面试,碰到那些中介要收钱,我是一毛不拔的。我利用大家游玩的时间学习,利用这个时间做兼职,不但没有花钱,还赚钱了呢。做过全天的家教;去工厂打工,在车间机械性地干12个小时;卖过报纸,但推销报纸的人比买报纸的人还多,但我依然想办法努力着。我挣扎在要赚钱、要学习第一、要在社团中做到最好的立体困境中,只要冷静、理性,一定能克服困难的。大一国庆那天,在天安门站了一夜,淋了一夜雨,又困又饿的我不小心在公车上睡着了,所有重要东西都丢了,然后跑丰台派出所去处理,饿了一天,最后从京开高速幸运地找回学校。办法会有的,困难也是有的,但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嘛。当年巨大的压力,很重的心理负担,我克服了,我要毕业了,我找到喜欢的前景好的工作了,要接着努力。

和很多人对大学的憧憬不同,我梦想中的大学是可以天天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做实验,很幸运,我参加了大学生研究计划,让我实现了自主地做实验的梦想。在那忙碌的日子,我在记者团与实验室之间来回地跑,课间休息时,我也在跑。还记得白天六点钟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上课,晚上回来直奔实验室,一个人在实验室忙到晚上11点多的日子,那个时候只知道:不多做实验,就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文献上路的已走不通,剩下只能是尝试、是变通,所以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在楼道里都漆黑、一片寂静的实验室,还真有点害怕,但另一个我站出来说,“怕什么,小时候不是一个人走过很多夜路吗?夏天的晚上蛇经常出没,还要经过坟地,那些恐惧都能克服,出现危险,肯定有应对办法!”我的大脑做好了随时应对黑暗中出现危险的准备,好像我真的会跆拳道、散打。实验进展得并不顺利,于是我尝试了很多方案,哪些方案行不通了,报告给老师,并说出自己的分析。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顺利结题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项目获奖了,感谢对我努力的肯定。

忆起大二那年的运动会,我参加的个人项目有两个,800m1500m,都获得第一名后,我告诉同学:是运动会前的训练,是我的坚持获得了第一。事实上,我是为了向自己证明:我有毅力。

我喜欢“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这句话,我不喜欢呆滞地学习,不喜欢只有学习,我希望全面地发展自己。我不是职业运动员,跑步也不是我的特长,甚至可以说,我还带着劣势,但我崇尚运动精神。快乐地跑步,超越自己,坚持就是就是一种美好。在跑道上的我,坚持了一圈又一圈,出现肚子疼,或者感到很累时,我是不允许自己停下来的。我提醒自己:“坚持,再坚持,很快就到终点了。”到了终点后,我还接着跑,因为终点又是一个新起点。有个著名的跨栏定律:栏有多高,运动员的脚就迈多高。人是有潜力可以被激发的,只要努力。

在同学都去春游的日子,我一个人在空旷的跑道带着梦想飞翔。早晚各跑8圈真的很累,听说倒着跑能锻炼到平时锻炼不到的地方,我尝试了:看不到路的前方,身体的重量把人带向前方,如果迟疑,不抬脚,就会摔倒,所以坚定地、不停地抬脚就可以了。

跑完一圈,再正着跑时,有一股力量拽着膝盖,让人跪地,那时的我很想停下来,但我绷着腿,不断调整步伐,我就是要证明给自己看:我能做到!听着公交车报站的声音,踩着杨絮,想着萧亚轩的歌《我要的世界》:“梦想在怀中,未来呼唤我,相信我会坚强的走到最后……”

我常对自己说:父母把我送到起跑线,剩下的路要靠自己,就算没有加油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比腿更长的路。坚持,加油!

老爸跟我说:祝贺你,祝你样样能拿第一,但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我会的,我能行!

 

 

黄仕聪眼中的大学

 

记者:你认为美好大学时光应该怎样度过?

黄仕聪:我知道很多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但是同时也会感到很迷茫,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觉得在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有三点:自信、主动、独立。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但是当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时候,却不一定有足够的自信站出来表现,因而错失了机会。这些机会不单单能表现自己,更能让自己通过这些机会来树立更加强大的信心。因为不够自信而错失机会,因为错失机会而自信不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主动主要说的是面对机会的主动和面对时间的主动。很多人在中小学期间都是很优秀的,因而也能够轻易地得到很多机会,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更多的机会是要自己去争取的,有时候人家不一定比你优秀,但是人家比你主动,或许就成功了。大学校园不同于中小学,没有人天天逼着你去干什么,没有人给你安排好任务让你去做简单的执行,大学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的自由时间,这些时间如何度过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大学生涯的成功与否。低年级的时候尽可能利用这些时间多锻炼自己,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等到大四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如此的轻松,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领先别人很多了。

 

独立是每个人正常成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一件事情可以自己完成,为什么要麻烦更多的人呢?当然,这里说这个并不是对团队精神的否定。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要以“大家都不去”之类的理由来让自己退缩,更不能说什么“如果有人陪我去,我就去”。大家是大家,你是你,很多决定都是自己的事情,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学生,应该有独立思想,独立的行为,并且为之负责。

  

记者:不少同学处理不好专业学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的关系。大量的社团活动使他们身心疲惫,甚至占用了学习的时间。你也参加了不少社团活动,你是如何处理学习、工作、实践三者关系的?

黄仕聪:专业学习是首位的,学生工作是必须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工作的延续。专业学习还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自己的专长,都可以去学习,这就避免了因所学专业非自己意愿的窘境,这属于对理想的坚持。专业学习是需要付出最多时间的,必须学到一种技能,那是看家本领。学生工作相当于副业,是丰富生活、学习更多本领必需的,带着一份责任心好好去做就行了。而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没有太清晰的界限,区别就在于领域不同,态度、心得是很类似的。

 

记者:不少同学刚进大学校园时就作了大学四年的规划,往往千篇一律,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职业的发展很模糊。你怎样认识自己的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

黄仕聪:刚开始,对职业没有很明晰的规划,因为很难确定那就是一成不变的梦想。我喜欢我的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是我自己选的,并填写了专业不服从调剂的志愿,所以我的首要目标是:一定学好本专业。对于职业发展,专业对口的工作真的是很多,所以不易明确目标,老师也无法告诉你什么工作合适,有个大方向就好了。然后,一定要做到不觉得浪费时间,一定觉得自己有朝着梦想前进,找到这样的感觉就对了,让自己忙起来。

 

记者:你怎么看学风对个人学习成长的影响?

黄仕聪:不可否认,环境会影响人,但是反过来想,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大环境很好,自然对我们的学习成长很有帮助。但是如果环境不好,也不能以环境不好为由懈怠,很多时候说环境不好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

 

来学校之前我就笃定要考研,到学校后,我觉得学校比中学还中学,没有找到激情,没有发现创新。这种感觉,在我去看了大学同学的生活后,很有感触的,或许真不能跟清华北大去比。在这种对比中,我感到失意,失意过后努力想办法去弥补这个不足,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尽可能地使损失最小化。

 

记者: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你怎样处理考研与就业的矛盾?

黄仕聪:我觉得一点都不矛盾。我决定考研,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在暑假,在同学闲下来逛街时,在同学对着电脑无聊时,我在考研复习,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感觉很好。在企业来学校招聘时,对那种可去可不去的企业,不是特别喜欢的,就别去碰运气,就别去练习应聘了。假使真有很喜欢的工作来了,可准备简历去参加面试。这样,考研工作两不误。我就这样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一点都不费劲,并且收获考研经历,收获了那种不断朝目标前进、不断完成计划的喜悦。

 

记者:你认为北印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黄仕聪:说心里话,有时真的觉得学校里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人不多,但毕竟不乏奋斗者。所以,迎接这个挑战,就能赢取机会。因为,印院的专业特色等就是机遇。

 

记者:对于印院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你怎么看?

黄仕聪:印院是印刷领域的老大,是全国范围内的老大,业内人士都知道的,这就是很大的优势。同时我想说的是,学校小也是一种优势,在这样简单的环境中,不易烦躁,利于专心学习。可是,也是印院的劣势。学校小,竞争小,资源少,再加上资源利用不足,是真正的大学学习的一种缺陷。另外,让我感到很遗憾的是,印院的大多数学子都不喜欢交流,喜欢将成果、心得暗藏于心。缺少分享,很有固步自封的味道,很不好。

 

老师眼中的黄仕聪

记者:在您眼中她是个什么样的学生?您对她的印象深刻吗?

徐新山老师(大学生记者团指导老师):做人低调好胜,做事认真踏实。

 

记者:她与其他学生相比,更突出的地方是什么?她如此优秀的秘诀是什么?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她的坚持和毅力并不是谁都能坚持的,那她的哪些优点更容易被其他同学学习,真正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您觉得他是否可以成为同学的榜样?同学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徐新山老师:黄仕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积极改进。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软肋是惰性。为了改变,大二一年来,黄仕聪总是一个人背着包去自习室,无论宿舍里有多热闹。在大多数人陶醉于逛街、游玩的时候,她一人在清静的教室学习。感觉很难坚持下去的时候,黄仕聪就去跑步,绕着跑道跑圈,当想停下来时,她就告诉自己:要加油!在第一次奖学金评比结果出来后,她彻底改变了对大多事情不屑一顾的态度,制订了学习计划。手机开机问候语是“我很努力,我很棒”,每天早上开机时都看一遍。

 

记者:她所做的什么行为引起了您的注意,让您记住了她?据我所知,她也是我校记者团中的骨干力量,您觉得记者团给她带来了哪些方面成长?

徐新山老师:我对每一届的团长和副团长印象都很深刻,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记者团的骨干,除了自身有一定的实力外,还要在记者团做大量工作,得到同学的认可。当别人在高谈阔论的时候,黄仕聪总是默默地改着自己的版面,她是在用心在做报纸,也用心为记者团服务。记者团的三年工作将她的棱角磨平,为人处事更加踏实。

 

记者:她把时间都花在了拼命学习和工作上边,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会不会太过于忙碌,您鼓励她这种行为吗?她生活上的问题会向您请教吗?您是怎么告诉她的?

徐新山老师:黄仕聪一直相信:要学好,要拿第一,就必须努力,就必须在别人还在做美梦时开始工作。所以她这么努力的工作也是她今天如此优秀的原因。当然,做报纸有时会做到很晚,甚至就在办公室睡觉,第二天我都会让她尽快回去学习,能力再强没有身体就等于什么都没有。

 

记者:您对于她日常生活有什么了解吗?

徐新山老师:黄仕聪与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她比较坚强。在同学中常常以老大自居,因此选择“接受”更多锻炼。她告诉我她六七岁就开始做饭,再大点要挑水,但个子矮的她会碰到很多难题,比如:挑水时爬坡不容易,常爬到半坡就滑跤。这时黄仕聪就会告诉自己:“我的意志力是很强的,这点小事都不干或干不好,怎么能行呢?爸妈干的活比我还多,肩上的扁担都被压弯了,难道我就不能坚强点,不能咬牙坚持?”从小,黄仕聪的爸妈就教会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同学眼中的黄仕聪

罗志文(黄仕聪同学)

 

同学眼中的黄仕聪––发人自省

在同学眼中,黄仕聪一直都是一个不懈努力的人,她有着自己的理想,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当别的同学还迷茫于大学生活的自由无拘无束时,当周围的同学还在为找不到大学目标而苦恼时,她已经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考研,我要奋斗,哪怕这条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会坚持走下去,因为我必须走下去”。和她在一起,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不屈的力量,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自强的力量。看到她,就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生活中的黄仕聪––独立自主

黄仕聪在生活上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大学四年里她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总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奖学金、勤工俭学、做兼职、当家教,饱尝了生活中苦涩的她,依旧乐观阳光的拼搏着。虽然艰辛充满了她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汗水洒满了她前进的旅途,但她总是爱开玩笑说:“我是一只不死小强!”

 

工作中的黄仕聪––认真负责

黄仕聪的课余生活很是丰富,但与其说丰富,不如说辛苦。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她时常觉得自己在书面写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所以她在大一时就参加了我校的记者团,经过大一一年的努力工作,大二时被选为记者团编辑部部长,大三再度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推举为记者团副团长。每每记者团需要她的时候,她总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任务,她的文章几乎多得数不过来,我校杂志的每一期上都能看到她文采飞扬的那一面。除了在校内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外,黄仕聪还负责参与了名为《龙川人在北京》的刊物编辑,从报纸的稿件,到报纸的印刷出版,她总是忙前忙后,起早贪黑,奔波于各个印刷厂之间。正是因为她的这种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才使得她一路向前,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好评。

 

运动场上的黄仕聪––毅力斐然

黄仕聪大二那年,她报名参加了运动会,而她在运动会上的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800m1500m两个项目上,黄世聪都力压对手,将第一名的桂冠收入囊中。赛后很多人好奇地问她,觉得她是一个体育生,以前练过长跑,她却笑着否定了。秘诀源于比赛前她坚持不懈的锻炼,她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她坚持每天去操场,早晚都会绕着操场8圈,不论是天气原因还是个人原因,她都没有中断过训练。每到跑到极限处,她就会不断地暗示自己:“坚持,再坚持,很快就到终点了。”在她坚定的脚步下,在一圈一圈的奔跑中黄仕聪向人们证明了她的毅力和勇气。

 

朋友眼中的黄仕聪––细心周到

当新的学年开始,黄仕聪都会主动联系她的学弟学妹,把自己的学习资料传给他们,同他们交流一些学习经验,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们,推心置腹地去和他们聊天,目的是能让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成长。同朋友一起出去郊游,黄仕聪总是自己主动去承担一些事情,别人想不到的,她想到了,别人没来得及做的,她做了,别人忽略的,她能记住,在黄仕聪身边,朋友们感到是更多的安全和可靠,获得了朋友们的信任。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