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心系学生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9-10|文:
自动化专业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就学历而分,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9人。师资队伍的一大特点是教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多名教师具有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公司企业工作的经历, 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兼俱。专业教学团队年轻且富有活力,善于创新,勇于改革,一直在用心做学生的导师和朋友。经过长期不断努力,自动化专业形成了“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等办学特色。
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过去的几年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以下业绩。
一、重视师德建设
自动化专业经常了解老师的思想动态,倡导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自动化专业经常召开专业会议,讨论教风和学风问题。老师们达成的共识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仅要求学问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教风。自动化专业成立以来,先后多位教师被评为院级“我最尊敬的教师” 、“师德先进个人”、 “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共产党员”、“实践先进个人”、“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二、重视就业工作
自动化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就业工作,教师们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同时,在专业实行毕业设计指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就业捆绑的模式。在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学工组老师以及专业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学生毕业实际签约率都在80%以上。在全校名列前茅。
三、在教学、科研领域中效果显著,工作成绩突出
近两年中,自动化全体教师的学评教成绩都曾经在学院排名前1/2,在二级学院开展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优秀教案评比”等活动中,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多次获奖。近三年来,自动化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工信部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市委组织部资助项目、校级重点课题、校级教改项目及横向项目题等多项,发表国际、国内学术论文30多篇、专利140多项,编写了三部专著和教材。
四、积极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各种教学方法
自动化教师积极在与专业技能紧密相连的工具类课程教学中,探索以具体工程实际项目为主线的、面向具体项目和开发环境而不是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在行动”系列授课活动,先后邀请了世界500强力士乐公司专家杨革生先生和PLC应用资深工程师张求兵校友为学生授课,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自动化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于2012年获得学校
“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五、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自动化专业以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先后举办、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大学生自动化控制设计大赛、北京印刷学院VS北方工业大学PLC创新设计联赛、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北京市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第一届“PLC应用设计与技能比赛”等各种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六、做好师生交流、沟通工作,深入企业调研
为加强专业各班各年级的同学们与老师以及校友之间的沟通,丰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经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继承自动化专业的优良学风,由自动化专业老师发起,并和二级学院领导和学工组一起成立了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自动化分会。组织了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参观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展览会、制作自动化专业的网站、举办自动化校友论坛等活动。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了解印刷行业、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向,加强校企合作,密切校友关系,2010年~2011年,自动化专业教师先后到大兴区芦城工业园区的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壳牌统一润滑油有限公司及北京市画中画印刷有限公司、河北省玉田县印刷包装企业参观考察,通过参观,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