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谱新篇 学以致用育英才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曹鹏同志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9-10|文:
曹鹏,教授,博士,硕导,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高端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曹鹏教授从师任教二十年,尤其是在任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执行院长以来,恰逢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扩展大发展阶段,在推进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方面,始终坚持把教书和育人并重,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成人、成才放在首位,本着对学生成长、成才高度负责的工作要求和使命感,通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倡导大学生精神成人、学以致用的改革方向,成功化解了大学生学业警示和就业难题,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向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阶段,成就学生之学业,赋予学生教育之大爱。
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赋予学生成才之大爱
曹鹏教授在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时,积极组织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并紧贴印刷出版行业建设,以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型、机能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成功解决了二级学院学生学业警示、学业试读等突出问题,并积极引导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大学生就业一度受社会高度关注的难题时,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功化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同时,积极亲自参加指导大学生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青年指导教师。
(1)深入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
深入研究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综合改革具体措施和方向,并对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性及教学资源优化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推动和提升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篇,主编出版了教改论文集《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和《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of Digital Media》(美国科技出版社,2011年)。
(2)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之常态化、规模化
建成“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各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使之常态化和规模化。2007-2011年,共有60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奖励,有近300名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有近1600多名学生参与了大学生研究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并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械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2011年,在全国首次发起并组织承办了“首届全国数媒专业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优异的竞赛成绩,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二级学院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显著标志,并逐渐形成办学有时和特色。
(3)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行以专业为单位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改革,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等相关制度建设,组建专业核心组、课程群,整合优化各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吸引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二级学院的大学生学业落伍问题和转专业问题。
(4)服务印刷出版行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研究印刷出版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人才培养需求。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发起成立了“中国印工协印刷机械分会印刷机械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和“全国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联盟”,成功地将行业需求与科研和本科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并充分调动和应用行业资源,强化了各专业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与完善,在专业之间引入有序竞争,进而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全面提升从师任教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行“毕业设计与就业联动机制”、年底考核评优的“就业绿色通道”,极大地激发了各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从就业质量上积极进行引导,制定“631”就业评价指标,即签约率在就业评价指标中占60%比例,考研率占30%指标,就业率占10%比例。以上措施,从2009年开始就见到显著效果,连续3年蝉联就业先进集体,并在2010年签约率得到跨越式提升,进一步反映了二级学院在全员育人体制和机制建设上取得良好效果。
(5)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倡导“成人教育”教育
建立由学工辅导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构成的立体式学业“警示生”一对一追踪和帮扶机制,逐步解决了学业警示率、转专业率(反映了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在提高学教学质量过程中,同时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以科研工作为支撑,反哺教学,赋予人才培养之活水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为了使大学生教育能够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带领二级学院开展科研过程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围绕“服务行业,提升水平”的主旨,深入研究印刷出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1)以学术创新团队带动教学和科研的综合实力提升
2009年,“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团队”入选北京市属高校创新团队项目,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成员的年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科研和人才培养实力得到显著加强,服务北京地方经济建设和印刷行业水平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团队成员由原申请时5人,发展为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大多数拥有博士学位(8人)。在团队建设过程中,1人晋升为教授、2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为讲师、1人获得博士学位、3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在读)。2011年,成功组织申请获批到1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成功申请获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新增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信与信息工程)。
(2)以科研提升服务行业水平
围绕印刷行业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第一,多色胶印机墨色遥控系统。该项目被工信部列为“十二五”期间国产印刷装备4大共性关键技术之一。该项目由曹鹏教授负责,与北京莫尼自控有限公司多年的合作,已掌握该项技术的核心,目前技术已处于国民领先地位,每年大约有2000多万元的市场销售额,约占国内同类产品总量的1/4,对提升国产印刷装备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基于半色调网点防伪印刷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该项目由曹鹏教授主持(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61170259)资助。该项目拟在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之上,针对半色调加网防伪印刷的特殊要求,重点研究防伪信息的随机化处理算法、防伪信息伪随机序列纠错编码算法、多进制正交幅度、相位调制算法以及对应的防伪信息提取处理算法,提出一种经济实用、易于监管的印刷品防伪信息隐藏的解决方案。该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基本来源于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可用于解决包装印刷品和书刊印刷品的假冒鉴权和防伪问题。目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待授权发明专利4项。
(3)积极开拓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积极加强与印刷行业结合,牵头成立了印刷机械分会-印刷机械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在印刷行业引起较大反响;发起成立了“全国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联盟”,吸引了全国40多家高校和10余家企业,经过2年多时间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承办IEEE国际学术会议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8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30多次,由8人去美国、德国、英国进行了短期交流、考察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