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3-09-11|文:
近两年以来,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党建基本标准评估工作,大力加强五型党支部建设,围绕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总支和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科研、育人和服务社会工作有效开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领导力。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坚持二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二级学院的十二五规划和发展定位,先后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单位调研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领导班子成员撰写理论学习文章8篇,4人次获得处级干部优秀理论文章奖励。通过学习、调研以及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宏观思考能力有较大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凝聚力和领导力明显提高。
2. 加强思想建设,凝聚师生共识,服务单位发展。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等文献,积极参与主题征文、党史知识竞赛、参观主题教育展览等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党支部和党员在教学、科研、育人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明显,从测评的结果看,我院党员整体上满意率在98%以上。经济管理学院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读书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
3.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党支部。科研导师制活动获得北京市教工委的优秀党建成果三等奖。管理系教工党支部被评为创新型党支部,信管专业学生党支部被评为服务型党支部。经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4. 加强作风建设,务实开展工作,服务师生,服务群众。党组织开展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和困难学生,为家庭困难学生捐助棉被、衣物等,为家里遭受变故导致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组织捐款,献出一片爱心,送去组织温暖。先后为学生捐款或交纳特殊党费3000多元。每年召开贫困生大会和少数民族同学座谈会,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这些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5.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条例为契机,加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修订、制定了党务公开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民族学生等制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央、北京市和学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制度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认真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为教工和学生开展廉政教育讲座。坚持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积极推进院务、党务公开,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二、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1.加强学科建设,传媒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顺利通过论证并实现招生,现有硕士点增加到3个,新增硕士生导师6人,聘请5位出版硕士校外兼职导师,牵头承担文化产业安全与管理特殊需求博士项目的建设,企业管理学科、传媒经济与管理学科方向更加凝练,队伍不断壮大,承担了一批重要的省部级项目,成果丰富。
2. 完成了4个本科专业2011、2012、2013级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以及工商管理大类的专业分流工作。成功申报物流管理新专业。
3. 教学质量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市级精品教材4部,市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教材6部,精品课程15门,获市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联合获一等奖1项。5位教师获得雅昌教育奖,2位老师分获得全国PPT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其中赵慧群教师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的比赛,反映良好。
4.学科竞赛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取得显著进步。举办了市场营销大赛、用友杯沙盘模拟大赛、金融投资大赛等校内学科竞赛,在第四届全国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在第五届全国市场营销大赛京津赛区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在北京地区用友杯沙盘模拟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5.建成1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5家校外实习基地,组建了现代传媒产业经济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6. 积极申报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1项,中国科协重大项目1项,我院教师赵慧群成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7项。科研经费连创新高。从2010年的科研经费不足100万元,2011年增长到120万元。2012年,全院科研签约合同经费220万元左右,到校科研经费180万元。2012年横向科研合同经费60多万元,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7. 科研成果稳步增长,科研质量有较大提升。全院老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检索论文约120篇,出版各类教材和学术专著30多部。我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得大兴区科技成果奖1项。
8.教师引进和培养成效明显。近年来,先后引进博士等青年教师12人,派出4名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4名教师到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培养,有6位老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经管学院有博士和在读博士25人,占全体教师的62.5%,全体专任教师的78.1%。1人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7人遴选为博士或硕士生导师,7人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北京市拔尖青年人才。
9.积极服务行业发展,先后举办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高层论坛、出版营销经理人高层论坛等活动,承担内蒙古新闻出版局、新疆乌鲁木齐新华书店等骨干人才培训项目,效果良好。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生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以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五型党支部”建设;扎实推进《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学风建设、党的建设等开展党建活动的能力;通过深入落实《学生党员承诺制》、《学生党员晨起签到制度》、《党员干部联点制度》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党引航向”、“党在我心中”、“党员学习我先行”、“我的梦,中国梦”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抓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经济上资助与思想上引导有机结合起来。
2.加强研究,理清思路,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结合我院学生特点和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优秀学子的示范激励作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建立学风建设四方联动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形成“管、帮、带、辅”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特殊学生群体信息库”建设,完善与“特殊”学生的谈话、座谈、帮扶制度;扎实推进学工干部早晨查课制度,组织学工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宿舍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招生就业工作
坚持就业工作与学院的发展稳定相结合,坚持就业推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坚持就业情况与招生计划相结合,实现签约率从全校倒数跃居全校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荣获“招生宣传先进集体”。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和“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进一步完善就业调查制度,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工作;拓展就业渠道,加强校企联合,在保证就业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四、认真做好分工会工作
通过开展理论研讨会、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科研经验交流会、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大会或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与发展工作,实施民主管理,坚持政务公开;组织慰问离退休教职工、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退休教师欢送会等活动,建和谐温暖职工之家;开展趣味运动会、新年联欢会、工间操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