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何晓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何晓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记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获得者何晓辉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9-01-07|文:

何晓辉,副教授,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1994年5月至今于北京印刷学院任教,2000-2001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做科技合作者。现任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30注册专家,ISO/TC130 WG12召集人,SAC/TC170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第14届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

何晓辉.png

何晓辉于1994年5月到北京印刷学院参加工作。自任教以来,先后主讲了“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控制与检测”“印刷标准及应用”“印刷概论”“装潢印刷工艺”“印刷工艺学”等多门课程,并作为专业核心课“印刷质量控制与检测”“印刷概论”的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打造精品课程。2004年,何晓辉率先开设了双语教学的“印刷质量控制与检测”“印刷标准及应用”课程,同时负责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印刷包装国际化办学模式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在此期间,为了配合教学的需要,何晓辉编辑出版了多部国家级及行业规划教材以及印刷技术专著。她编著出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被各大院校广泛采用,主要参与编写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获得包装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与编写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包装印刷》获国家精品教材;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印刷质量控制与检测》发行量超过三万,成为行业内的畅销书。还参与编写出版了《特种印刷》等教指委行业规划教材。在教材编写方面贡献较大。此外,何晓辉还主编出版了《印刷技术手册》、编译《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等行业著作,为行业的发展辛勤笔耕、贡献颇丰。作为标准化方面的专家,主持参与制定颁布了《印刷技术术语》等十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在研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 。主持参与国际合作、北京市教委及横向科研十余项。

编书的初衷是她对印刷教育事业的热爱,而这一初衷也时刻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她教授的学生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到出版社印务主管、政府干部、文化集团领头人。看到学生们逐渐从青涩向成熟,从行业的新人成长为中坚力量,何晓辉老师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何晓辉说:“印刷业要想取得新的进展,一定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标准体系。”“我们国家要走在世界印刷行业的前列,一定要在国际标准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自1995年以来,何晓辉从最初参与印刷术语标准研究、主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到牵头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始终把标准化工作作为钟爱的事业孜孜不倦地投身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她牵头制定了两项国际标准 ISO16762与ISO16763,实现了我国在印刷国际标准制定上零的突破,获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领导及全国印刷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与领导下,何晓辉在ISO/TC130积极推动并成立了印后工作组——ISO/TC130 WG12,并当选为ISO/TC130 TF2及WG12的召集人。工作组成立至今,已成功颁布3项印后国际标准,为印刷行业标准化与技术的发展助力,也为我国成为印刷强国做出贡献。

除了立足本校之外,何晓辉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1997年何晓辉老师得到意大利政府资助参加了意大利ACIMCA主办的印刷包装研修班,并与意大利印刷包装行业建立了深厚的友情,2008年开始,何晓辉受意大利政府ICE及印刷与包装协会ACIMGA的委托,在项目牵头人蒲嘉陵教授的领导下,成功组织和举办四届“意大利印刷技术奖”活动,受到意大利政府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为中国的印刷包装学子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为促进中外印刷包装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以来,何晓辉还担任欧盟援助印刷技术项目翻译及授课团员,为来华学习印度、越南等国外大学教师及技术人员全英语授课,获得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此外,何晓辉老师热心帮助学生出国留学深造,这些学生有学成回国成为行业精英的,也有在国外成为知名大学终身教授和行业能人的。何老师的信条是“学生们的成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财富”。

二十多年来,何晓辉默默付出,服务学校、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积极推广新技术,帮助企业协同发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晓辉会继续在印刷教育领域砥砺前行。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