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记者 | 北印人初心不改,做永远的瞭望者
信息来源:大学生记者团|发布时间:2020-11-10|文: |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又是一年11月8日,第21个记者节。我们需要这样的节日为记者这个职业加冕,社会也需要这样的节日,激励这样一群坚守真相、瞭望海面的人。
记者是一个胸怀热血、肩负担当的职业,在疫情肆虐的武汉街头、在两会进行时的街道巷口记录时代的印迹、传递百姓的声音。无论新旧媒体,责任与坚守是他们心中如磐石般牢固的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批又一批记者们,赶赴新闻最前线,挖掘事件真相,追逐着自己心中的星辰大海。
今天,我们一同分享北印人关于记者的梦想。回想青葱年华,仍在象牙塔的他们种下一颗“记者梦”的种子,他们坚信文字的力量,从一个个微小个体的故事中穿行,成为时代的参与者、记录者。他们初心不改,仍在路上。
崔倩:帮助别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编辑出版学专业2012届毕业生,现为北京电视台记者)
成为一名记者,是上大学时决定的。
那时的青春充满无知无畏、迷茫不安,“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无法在一时间找到答案。
高中时期选择文科,是因为好朋友都读了文科班。报专业选编辑出版学,是因为高中语文老师夸赞这个专业好。但是自己的路还是应该自己走,不带着功利,不自我设限,就随着自己的本心。
崔倩进行采访时的视频截图
大三的时候,我成为了法制晚报的一名实习记者,第一次体会到了高强度的新闻工作。每天要写报评,还要报选题,选题通过了必须速速出稿。当时,自己采访的新闻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却实实在在地让自己感觉到了满足。因为我会帮助一名焦急的父亲发布通知寻找走失的孩子,帮助一名月薪只有1000多元的清洁工向单位讨说法,质疑城管拆除违规指路牌让很多市民找不到去街道办事处的路,质疑考研大纲没出考研解析却先面市了……虽然一连打十几个电话会令我崩溃,写不出稿子会令我压抑,可是能帮助到别人,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不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吗?
崔倩奔赴抗“疫”一线工作
到了电视台,工作强度变得更大,有时候难免会调侃“上辈子是有多闲,这辈子沦落为了一名电视记者。”从2010年底进入法制晚报实习到现在也已经10年了,你若问我,“会后悔吗?” 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再过10年。我热爱我的工作,是因为我不仅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参与者,还成为了记录者;我热爱我的工作,是因为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故事,为他们欢喜或流泪;我热爱我的工作,是因为我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或做一些让社会更美好的事儿;我热爱我的工作,是因为我可以在某个领域保持自己的思考,成为意见领袖建言献策。
停在路边随时工作的崔倩
有理想情怀,是成为一名记者的必要条件。
但是光有新闻理想的人又做不了一名优秀的记者。
邓潍:之所以能坚持,归根结底是对文字的热爱
(编辑出版学专业2010届毕业生,现为“商务范”创始人)
大家好,我是邓潍,编辑出版专业2010届的校友。毕业后,我成为新华社旗下的《财经国家周刊》杂志的记者,2013年创立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到今天已经整整7年了。
“商务范”目前汇聚了上百万商务人士的关注,专注于产出时尚、腕表、珠宝、汽车、家居等与品质生活相关的内容。这7年中,我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每天的工作都是忙碌的,但也成长收获了很多,而其中心得,总结起来主要是这三点:
第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
做“商务范”7年了,有一件事是雷打不动的,就是每天准时发文。即便是出差度假,都会抓住空隙掏出电脑更新文章,甚至连结婚、生宝宝那天都没有中断。
而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文字的热爱。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主编或者作家,能够靠文字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无论是在新华社工作还是做“商务范”,都是基于这种热爱。
与此同时,做媒体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的过程,比如我从当财经记者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商业领袖们的穿衣风格、生活方式,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十年,也正是因为这种积累,才有后来的一篇《马云、张朝阳、刘强东们,你们能不能把西装穿好》收获千万人的阅读。同时我也会与大佬面对面,做出独家内容。
访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同样,为了将一个品牌了解透彻,我会去到工坊、发源地等场所,深入感受品牌的内核。“商务范”曾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受邀的自媒体,参加斯沃琪集团的Time To Move,走访宝珀等6大品牌的发源地;前阵子还去了卡地亚、尚美的高珠展,近距离接触价值上亿的高珠……
第二、适应多重身份、习惯角色切换
7年来我最大的变化,是从一个单纯的写作者,变成了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创业者。
有时候是老板,需要对公司的各种事务进行决策。有时候是博主,参加各种品牌活动。前一秒还在看珠宝、腕表、艺术展,后一秒就和用户一起办线下活动;前一秒还在品牌秀场、参加party晚宴,后一秒就要上天入地……
在百年荣宅看新一季Prada大秀
有时候还是测评者。不仅会入手美好的物品,还会通过拍照、视频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体验,从Loro Piana的顶级制品,到爱彼、朗格的限量款腕表,英国王室御用的好物……每一款都会用测评,来分享自己对品牌真实的感受。
我也变成一个多线程的人,适应角色的变化,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并以最好的状态去应对。
第三、保持热爱的激情,习惯压力和挑战
时尚博主光鲜亮丽的背后,伴随着的是压力和挑战。
之前在威尼斯走红毯,一天没有吃任何东西,互动结束后穿着礼服裙就睡着了;去年夏天不到半个月,我又横穿了半个欧洲,在法国坐完战斗机,就要赶到英国苏格兰探访当地品牌,接着马不停蹄地去摩纳哥,看尚美高级珠宝展……每次在欧洲出差,凌晨3点钟就要起床,处理国内的事情,一天只睡3小时。
在法国坐百年灵喷气机队战斗机上天
开始的时候很痛苦,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特别是遇到行程紧密的情况时,更要战斗力全开。即便面对艰难也要保持激情,这也是我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态度。
我做媒体的心得,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张骁:不负字句落笔后的责任与使命
(新闻传播学2015届硕士毕业生,现为新华社记者)
今年是我从印院毕业后到主流媒体从业的第6年,也是我在首都党报系统从事社会新闻报道4年后,转型来到国家通讯社关注经济新闻的第2年。
得益于母校的栽培和老师的教诲,我在毕业时得偿所愿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但那时,我并不切实知晓新闻为何物,惧怕与陌生人迅速建立联系,经常为撰写报道苦恼至天明。
然而,新闻就像一列疾行的列车,将我的踌躇与梦想不由分说地推向远方。在重大突发现场,我与救灾人员同风餐共露宿,迫使自己克服恐惧深入矛盾中心,将大事小情及时传递;在重大会议和调研现场,我抓住机会为弱势群体鼓与呼,将平行时空下不同人的喜乐悲欢转化成人生阅历。
采访中的张骁(左二)
新闻事业是有魅力的。从事这份工作,无论是主动汲取还是被动吸收,你都能感受家、国、人的发展律动,每一天都做好拥抱变化的准备。从事新闻也是艰苦的。我体会到平凡中坚守的可贵,要不负字句落笔后的责任和使命。
近几年来,随着母校办学实力提升,发展蓝图不断务实明晰,一批批学子投身传媒行业,前辈与后浪各自建功树业。如果作为普通新闻打工人的我,恰巧遇到渴望以笔书写青春的你,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心得,这也是我仍在做的事:
热爱生活是做好各行各业工作的基础,无论日后从事平面报道、视频报道还是新媒体融合报道,请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培养记录的本领;去深耕你所感兴趣的特定行业和问题,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均可,专家型人才会让你的职业生涯更有获得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认真对待署着你名字的文章或者作业,为自己负责。
扎根,往往意味着要捱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时光,挺过无人问津的低谷,但它会让时间有迹可循!
去往采访一线的张骁(左三)
桂小坤:一个从未有过的黄金时代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生,现任腾讯视频高级编辑)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见字如面。
我是你们的师姐桂小坤,2011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
11月初的北京,秋天与冬天的交界点,还记得每年11月在校园里多半会关注春招的信息,同时踏着片片落叶,在校园散步,思考着究竟应该怎么实现自己的媒体梦。
眨眼之间,已是十年。作为一名打拼了十年的媒体人,我见证了纸媒的黄金时代,同时也在腾讯亲手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媒体大事件浪潮。在此,很高兴能和大家用文字的形式交流新媒体从业感言,希望能给到“后浪”们一些有价值的干货和观点。
依稀记得去年苹果举办2019秋季新品发布会,我所在的腾讯视频与苹果独家合作直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紧张忙碌的筹备着大型直播项目,演播厅直播间需要请到几位行业重磅嘉宾,以直播+短视频的形式配合打造全网关注的重大活动事件。我拿到同事给到的演播厅嘉宾候选人名单时,率先在“老师好我是何同学”后面画了圈。后来,我的团队联系了何同学,以腾讯平台名义向其发出直播合作邀请,当时,何同学还是北邮的一名在校生。
那一刻,我看到了什么?
一个巨型平台、手握上亿流量、用户,主动向一个大学生发出邀请合作顶尖IP大事件项目。曾经的媒体行业呈金字塔结构,年轻的记者、编辑需要经过多年打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然而,新媒体技术重塑媒体行业,一个属于超级个体时代已来,人人可借助算法,坐拥自己的媒体影响力。
在网媒门户时代后,2011年微博时代、2014年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时代,2018年抖音app走红赋能一系列短视频创作者;2020年,站在风口的直播让薇娅、李佳琦出圈走进了千家万户。
2020年,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大厂集体入驻B站,在B站社区上开始自己的发声之路。与此同时,微信团队加足马力攻坚视频号项目,上线几个月便突破2亿日活;前不久,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旗下西瓜视频对外宣布20亿创作基金扶持中视频创作者……
毫无疑问,技术和算法正在改写我所在的新媒体行业。资本、流量、大厂平台正在激烈抢夺新媒体视频创作者,战争刚刚开始,未来恐愈演愈烈。
随着5G时代到来,行业清晰可见的未来将是一个视听融合的“融媒体”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大佬,只要内容有价值、有热点、有趣,算法都会通过标签把内容匹配分发给适合的受众。
站在大平台之上见证行业变迁多年,我鼓励大家此刻认真开始自己的“新媒体实验”,这不是作业,而是在新媒体浪潮之巅,经营个人IP影响力,当然这也是进入职场重要的加分项。事实上,我们在面试实习生时,如果看到简历上标有B站up主、小红书个人账号内容影响力如何,会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发出面试邀约。
你需要做的是:第一步:简单明确自己的人设是什么,自己感兴趣、想分享的领域是什么?第二步,开始快速执行,内容不够完美也没关系,通过每次内容尝试去迭代、去改进,不断提升进步;第三,持续有节奏的产出,每一条内容不断强化、经营自己的人设。最终,在这个新媒体2.0时代,不论你身处什么工作岗位,你都会成为个体IP,并且拥有自身的圈子影响力。
站在新媒体最新风口上,一切算法为上,再不起眼的星星也能发出属于自己的亮眼光芒。愿每个同学利用大学时光,开启自己的新媒体个人IP实验之路,一切与喜欢有关、与坚持有关。
桂小坤与嘉宾合影
时代流转与变迁,但一直未曾改变的是北印人对于职业的热爱。一场场校园盛会、一次次重大活动的现场,都有北印小记者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
朝气蓬勃的他们,遵循着内心的使命和初心,记录着身边值得记录的瞬间与点滴,成为青春更迭的见证人与参与者。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将话筒与镜头转向他们,听一听校园学生媒体人的故事。
能成为一名记者,对于我来说意味着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北印绘画专业大一的学生,能接触到新闻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种荣幸、一种历练、更是一种鞭策。记者这个身份鞭策着我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正派做人,写真实有温度的新闻,传播正能量,传递爱与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更温暖一点。认真工作,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书写时代的故事,我觉得这是作为记者的责任与坚守。第21个记者节,不忘初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曹正一鹭
早上的阳光刚刚好,不刺眼。北京的秋风吹来,是清冽的。这便是我第一次去完成采访任务时的那个早晨,紧张又兴奋。兜里揣着小本本、录音笔、校园记者证,一切准备就绪。
人生中第一次当记者,虽然是学校社团的小记者,但总归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想起采访前的那几个夜晚,和搭档一起写采访提纲,整理采访策划。对于两个新手,每一步都走得很困难,但我们“痛并快乐着”。用我们两人的智慧,凝成了一个提纲,那一刻有一种成功的快感,人生第一次为热爱之事而伏案至深夜。人间值得!
采访进行地很顺利,我们去采访的医务人员和蔼可亲,我深深地被医务人员的温暖所感动。初心不改,因人间烟火而由心间喷薄出对于记者职业的热爱,那种用文字将温暖记录、传递的感觉,对于我来说是最棒的感觉。从采访到敲稿,我时刻庆幸着自己的校园记者身份。同时憧憬着未来的记者生涯。
第一次的采访经历,也让我看到了我的许多不足,包括采访时的语言组织,写采访稿时不够凝练......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岁月中去努力改进提升,但我已不再恐惧,星河滚烫,“成为一名好记者”是我的理想。勇敢踏上这段征途的我,未来可期!
北京的秋天转瞬即逝,冬天的脚步近了。那么带上这颗炽热的心,前进吧!
——张宇涵
他们用笔墨做刀剑,揭露黑暗,重现光明;他们没有称号,但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无冕之王。他们有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用来拥抱世界、诉说真相。他们用一篇篇报道告诉人们何为真实,他们用一个个故事来唤醒人们内心柔软的部分。记者便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冲锋在第一线,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尽管困难重重也不能阻止他们对新闻的热情。他们总是无休止的加班,即使处于假期,但听到消息也会立即出动,只为尽快报道给民众。也许在电视上看到的他们总是光鲜亮丽,但是脱离镜头,他们也会席地而坐只为完成采访稿,他们也会精疲力倦、面容憔悴。也许正是这样的记者才让我们更加敬佩、心向往之。他们平凡,而又不凡。
——朱羽佳
无论多小的角落,都有故事在行走,或温暖动人,或心酸令人愤懑,而记者总是穷追不舍,在偌大的风尘里奔波,赶着擦拭角落里的污秽,赶着抚慰光明背后受苦的灵魂。忠于事实,忠于导向,企盼着以渺茫的身影驱动时代的巨轮,为着一个烟火升腾的人间而不惜严辞万千。
——潘美欣
我对记者形象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和新闻报道等,这些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感:真实地记录事实,呈现给民众,协助媒体达到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作为一名大一的新生,我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尽己所能,不断努力。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报道国家大事,还是街头实事,都是新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让我心潮澎湃,这就是我想成为一名合格记者的初衷,北印前辈校友们的精神也会激励我走得更远。
——刘颖
新闻工作天然便同责任二字相关联,记者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转肩负着特殊而光荣的使命与责任。记者,既是船头的瞭望者,也是公众的守望人,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新闻业态如何演进,“新闻真实乃是新闻生命”的信条从未改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情怀永不褪色。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已然选择了成为一名记者,早已明了肩上有万斤担,笔下有千钧重。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中,他自“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成百上千的新闻从业者以超越常人的定力、超越利益的追求,进行着超越诱惑的坚守,始终为理想信念而守望,为责任使命而守望,为精神节操而守望。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以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用坚实的臂膀扛起责任——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坚守。
——李博凝
第21个记者节来临
没有仪式,一切如常
或许你正在新闻第一线收集采访材料
或许正在等待选题的灵光乍现
每一次报道,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
都在为世界贡献着一丝光亮和温度
愿同为记者的你永怀赤忱之心
初心不改,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