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范继忠:高校教学塑造学生理性“三观”之我见

范继忠:高校教学塑造学生理性“三观”之我见

信息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12-23|文:范继忠


新闻出版学院  范继忠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中,特别具体谈到了高校教学和日常教育的要点,个人结合在新闻出版学院日常课堂教学及相关工作的体会,以理性"三观"的建立为核心,谈谈对其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所谓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为老生常谈,也是高等教育中的灵魂和至高点,是高等教育超越时代和学科、专业边界的共同教育目标。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一所以人文、艺术和工程各个环节撑起当代传媒业全产业链的重要传媒类大学,新闻出版学院尤其肩负着培养传播政府声音、科学知识和正向文化观念之人才后备力量的重任,学生绝大多数在未来从事传统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的基础工作,在本科、硕士培养目标中,出版和传播技术、方法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了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养成,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新闻出版职业培训所,无法达到引导整个社会文化走向和主流价值观的目标。

1、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首先,担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传媒技术类课程的教师自身的"三观"要经得起推敲,所谓正人先正己,服人先服己。作为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普遍怀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情感,但是仅此一点是不够的。在实际教学和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指导中,教师本着开放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知己知彼的态度,一定要从学理上客观地告诉学生中国与各国实力目前的基本对比格局:中国的全面复兴是大势所趋,世界的大致走向为多极化和个性化而非一家独大,更非一美(国)独大;在宏观的世界史视角中,"普世价值观"不但包含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民主、自由、人权和平等观念要素,同样包含东方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文化)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如民本思想、仁爱观念、和平主义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特别要强调"民主"概念中的多样化和发展性因素。力避在文化和思想课教学中闪烁其词、以庸俗的市井传言和低级网络谣言作为作料迎合世俗趣味,切忌机械化的填鸭式和思想交流中的口不由心、敷衍了事。古代理学家的"正心诚意"、"知行合一"就是对我们文科教师最好的教学实践导引。

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落差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和国情教育,以及现实比较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总体的领先性,高校教师尤其是传媒类课程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以客观理性的精神和世界主义视角看待问题,并循循善诱,将这种态度以及态度背后的学理及时到位地传达给学生。文化历史和传媒理论课教学中特别有必要秉持两点态度:第一,历史主义态度。即不回避矛盾和事实,在阐明真实的落差和不同之后,着重详细分析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原因,让学生自己自然地学会以历史主义的和客观冷静的姿态看待这些问题,理解"中国特色"四字背后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以"拿来主义"的开放谦逊态度而顽强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尊严感。第二,科学主义态度。即在使学生能够平心静气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之后,将重点放在积极引导学生探讨"怎样超越"、"超越的条件与资源"、"我和我们的职业能够在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中做什么",而摒弃情绪的发泄和逆向民族主义在传媒平台上的泛滥。

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时代责任"不是一个凌空蹈虚的政治词汇,而是一个可以落实到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专业、一个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和个人学习生涯上的实词。在涉及职业生涯教育和未来人生的计划时,尽力从一个职业、一个时代的人群怎样与社会和国家发展密不可分的角度,告诉学生:在学习和择业中如果用完全的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来衡量取舍,并不利于一个人才能的真正发挥和长远发展,鼓励其沉潜下来,着力于基础技能的扎实学习和大量阅读内化中外文化经典作品。其次,也要让学生理解"历史使命"是中国民族复兴主题中全体中国人和爱国者共同的任务,我们传媒人的使命就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以高度的民族自信和科学方法整合中外知识资源,引进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输出我们具有普世性质的价值观,以及现代文化成就和经典的东方生活方式。

4、正确认识胸怀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作风的关系

    时代的浮躁病和拜金主义渗透到社会各角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亦不例外。学习新闻、传媒和文化创意的学生中尤其容易染上这种时代病,且往往外加道德冷漠症和钱理群先生所谓"精致利己主义"虚伪症。眼高手低,动辄虚言创意、设计而对文字规范、写作基本功不甚了了,不愿做大量基础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论文指导的重点之一,就是刻意培养和渗透传媒人的未来在于坚强的内功观念,严格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并用邹韬奋、张元济、陈原,包括聂振宁等历史和现实中的杰出出版人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严谨的学术精神、脚踏实地的低调工作态度是中国新闻出版人的优秀传统,同时是传媒职业素养的核心要义。同时,将文学史、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与传媒素养培养密切结合,强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眼光、理学(闽学)中"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坚毅耐劳品质永不过时。

    关于新闻出版类课堂教学与通识教育和技术类课程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也是涉及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整体水平的关键实践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空间在第一课堂,传媒类大学教师的人文情怀、政治素养和专业学术水平直接决定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