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我的挂职成长故事 | 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我的挂职成长故事 | 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24-03-20|文: |编辑:王奕雯 曹文露

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教师到有关部门、单位和地区进行挂职锻炼,是学校党委加强干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近两年,学校加大工作力度,一批干部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年轻的干部教师们也在挂职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开阔了视野,经历了成长。为让更多人从他们的挂职经历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学校党委组织部和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我的挂职成长故事”专栏,邀请老师们分享他们挂职锻炼期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利用专业所长发挥作用情况以及挂职经验和收获体会。今天,让我们跟随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余文婷和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范文静的脚步,走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

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余文婷

2023年4月,我被学校委派到北京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挂职,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感收获颇丰。

作为北京地铁8号线“中轴线专列”主创团队代表介绍视觉设计情况

挂职期间,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我主要承担了北京中轴线形象海报、地铁公益广告、公交车广告、中轴线地铁专列等多项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把控,力求将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通过设计作品展现给更多的人。

参加北京中轴线地铁公益海报发布仪式

在遗产保护方面,我积极参与了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宣传项目的策划和实施,通过这些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为保护文化遗产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形象宣传方面,我与相关部门和团队合作,参与宣传活动的组织、策划,并执行设计了“景迈山携手北京中轴线”“中轴线益78公益走”等标志,以及中轴线相关活动手册、宣传册等宣传物料。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传递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与专家研讨设计方案

挂职期间,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方面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为北京中轴线公益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而不懈努力。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范文静

2023年,在玉兰花开的初春,我开始了在北京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的挂职之路。

还记得到岗前的忐忑和疑虑,我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注,能否萌生出足够的爱意,支撑我在新岗位的跌跌撞撞。所有的疑虑在我迈入基金会的那一刻就消失了。那时我们在万寿寺办公,京西故宫,春光明媚,花影重重,无量寿佛。无论外界多么嘈杂,基金会的天地是安静有序、纯净淡然的。我们所从事的文化遗产保护公益事业,一边是募资,一边是资助,既需要对资金的敏感和从容,又需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一如玉兰花一样,纯洁感德,优雅独立。

思静则心安,每一日的阳光都温暖。午后阳光洒在庭院,照耀每一寸砖瓦的辉煌,而回顾历史,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或是沉寂或是湮灭,心情复杂而沉重。约略研读过《日下旧闻考》中的京师,读过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的论述,想象过老舍、郁达夫等文学作家笔下的北平,无从评判哪个京城更加完整。而今日之北京,繁荣清晰可见,更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恢复,我辈的努力更多地被看见。这些,是由无数个如我一样热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同仁的努力,而很庆幸,我在基金会的平台,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接触到更多的实践项目,前行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上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不是目的,而是让更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基金会致力于北京中轴线乃至全北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而基金会如今的办公地址泰安里,便是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泰安里始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老上海石库门风格的建筑,由两排六座带有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如今已经成为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空间,集展览、阅读、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在基金会,我每天在这种艺术环境的熏陶下,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各位专家前辈学习交流,让我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也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继续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月明沧海,千古珠光,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文化遗产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