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宏婷:找准定位,夯实基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落实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7-06-30|文:
党中央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里程碑。
学校党委审时度势,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抢抓战略机遇,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出发,在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深入学习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作出了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重要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从学校党委的要求和机构设置的定位来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必须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准确定位,夯实基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落地。
一、找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定位。通过分析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内生要求和外生动力,在学院定位上,需要体现三个方面的特色:(一)坚持理论传播,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引领性。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把其与出版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研究和传播来体现,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大任务。(二)坚持特色凝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把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的特殊性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体现在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案例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三)坚持资源整合,强化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性需要通过强化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来体现。通过资源整合,构建支撑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社科基础教育体系,夯实大学教育的人文底蕴。
二、夯实学科基础,加强学院建设。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引领,建设并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理论研究中的站位、占领制高点,掌握话语权;二是凝练方向,搭建队伍成长和高规格人才培养的平台,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调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三是要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加强课程的集体研究和备课,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贴近行业、贴近学生、贴近实践。四是做好平台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按需建设,分步实施,力争每一个研究方向都具有相应的平台支撑。五是要抓好学术建设,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搭建起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研究空间和内容体系;在教学研究上,着力于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出版价值教育,并通过案例建设落到实处。
三、主动学习,真抓实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我们“走出去”,又“请进来”,主动学习,认真取经。先后前往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学习。利用教育部刘贵芹司长到我校作报告的机会,向其汇报学院建设的思路和规划,听取刘司长关于马院建设的建议和意见;邀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陈占安教授来校为马院全体教师作报告,请专家实际指导马院建设。在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工作,整合资源,凝心聚力,奠定学科建设的基础;先后出台“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办法”、“思政课期末及暑期社会实践方案”等,持续推动思政课教育教育改革;多次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教学工作研讨会和集体备课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学院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全员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愿与各位同仁一起携手,同心同向,协力而行,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
谢谢大家!
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房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