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北印教师夏小奇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25-04-18|文: |编辑:李雨兴 曹文露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首都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月5日,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总工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对象名单,学校设计艺术学院夏小奇教授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躬逢盛世担使命 艺术报国践初心
26年来,夏小奇教授始终扎根在出版物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工作一线,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个人”、北京市教委“优秀指导教师”、教育部思政教育司“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先锋”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北京印刷学院雅昌教育奖”、英国生态协会“杰出指导奖”、日本生活文化局“先进教师奖”等奖项。
▲ 带领团队讨论设计方案
精进科研,服务社会
建立中国式现代出版物设计范式
夏小奇积极开展科研设计工作,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活动的设计任务。2019年主持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介绍》手册设计。2022年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全套手册设计工作,为北京冬奥交上了完美的答卷,得到出席活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外嘉宾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喜爱。《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线上点击率超过150万次。
▲ 冬奥期间深夜在印厂核对校样
她本人设计的100余册书籍装帧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3次入选五年一届的中国美术界最高奖“全国美展”并获提名奖、进京奖;在“中国之星”“中国印”“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中国印刷艺术双年展”“釜山国际艺术节”“靳埭强国际设计基金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大赛”等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并出版多部专著与教材,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
精进学生设计实践能力水平
教学中,夏小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探索建立了“设计+印刷+出版”三位一体跨学科教学体系。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大展、大赛,其中数百件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强化了学生设计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连续获评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多在出版、设计领域任职并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夏小奇多次获评“毕业生我最尊敬的老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 进行日常教学
听她说
谈及此次获奖,夏老师动情地表示:
能够获此殊荣,既是对个人二十六载躬耕教育科研事业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女性教育工作者、艺术创作者坚守初心、追求卓越的集体褒奖。这份荣誉属于并肩作战的团队成员,属于培养我的母校沃土,也属于每一位用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出版设计人。
回望来时路,从70周年国庆庆典手册的恢弘气象,到北京冬奥、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节目手册的冰雪诗韵;从国家级出版社重点图书匠心编纂,到红色主题出版物的创新演绎,从十年培育计划的“儿童图画书100”,到艺术探索书籍表现多元性的研究,每一次创作都是对中华美学的深度解码。百余件作品荣膺国内外奖项的背后,融合了一次次的创意构思、技术实现与审美表达,不仅仅关乎文字与图像的编排,更是对内容深度理解后的视觉再创造,同时也凝结着团队对“国家形象视觉叙事”的持续探索,印证着“以设计赋能文化传播”的学术追求。
▲ 庆祝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手册顺利完成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坚信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在教学与创作中,我始终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秉持着烛照心灵、启迪智慧的信念,对学生倾囊相授。在我心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求知者,他们眼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是我不断前行、不懈教诲的最大动力。课堂上我力求用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到知识的精髓,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在课外,无论是学术上的难题,还是人生路上的迷茫,我都认真倾听,并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教育的意义远超过书本的知识,它关乎于人格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气。在带领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构建起“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锤炼专业本领,在解码传统文化基因中坚定文化自信。看到年轻设计师们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见证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逐步建构,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最欣慰的收获。
▲ 作专业报告
这份荣誉更承载着新时代知识女性的责任。我们用专业实力证明:女性既能以细腻感知诠释文化精髓,也能以战略思维统筹大型项目;既能以创新精神突破技术边界,更能以家国情怀担当文化使命。期待更多女性同行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浪潮中绽放光彩。
站在新的起点,我和团队将继续深耕“视觉传达与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以设计创新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我们共同携手,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在融合发展中彰显设计力量,让更多展现时代气象、传递中国精神的设计作品走向世界舞台!
▲ 带领学生参加“书籍设计工作坊”
学子送祝福
得知夏老师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作为她的学生,我满心激动与自豪。本科至研究生阶段,我深受老师教诲。如今,我也成为一名老师,我常常回想起夏老师面对难题时的从容不迫,做研究时的全情投入,都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我以她为标杆,努力将她赋予我的坚韧与专注传递给我的学生,期望能像她一样,助力学生成长,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衷心祝愿老师往后岁月顺遂无虞,处处皆有美好相伴。愿所有的女老师们都能在热爱的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收获新的成绩,培育出一届又一届心怀梦想、能力卓越的优秀人才 。
——毕业生 李荣
初识夏老师是在本科的一次讲座上,她以立体书和书籍形态为主题,讲解得深入浅出,流露出她对书籍设计的深厚热爱。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纸页翻动间竟能展现出书籍设计的无限可能。夏老师那份对设计与艺术的满满深情传递给了我们,激励我们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在此,我想对夏老师说一声: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教导与关怀。也想祝愿所有的老师们,学术长青,硕果盈枝。
——在校生 张慧
▲ 与毕业生在一起
研究生期间最难忘的是在夏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手册的近十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夏老师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工作室,即使在腿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依然坐着轮椅、架着拐杖,披星戴月地带着我们工作。她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我们放弃了暑假、寒假以及一切休息日,全力以赴进行创作,每一本手册的完成都经历了不同的挫折——无论是时间紧迫,还是技术上的难题,甚至是各种突发状况,每一次我们都没有放弃,而是共同面对、共同解决。那段时间,夏老师不仅是我的导师,更像是一位并肩作战的队友,我们共同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也一起享受了最终成功的喜悦。
我很荣幸,也很庆幸能够成为夏老师的学生。夏老师的教诲将会伴随我一生,成为我不断追求卓越、克服挑战的动力源泉。在“三八”国际妇女节,祝最亲爱的夏老师和所有女老师们健康平安,桃李天下!
——毕业生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