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宝:治学严谨 快乐育人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9-01-07|文:
张海宝,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反应工程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入职北京印刷学院,现为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
入职以来,张海宝连续三年年终考核均为优秀,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等多个项目资助,入选2015年度北京印刷学院“北印英才”、2016年度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北京市“高创计划”)。获得北京印刷学院2017-2018学年“师德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北京印刷学院2018届毕业生“我最尊敬的教师”。
秉承着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在教学工作中,张海宝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备课、授课、答疑,每一个环节都严肃认真,用他的爱心诠释着教师这一平凡岗位的深刻内涵。张海宝先后主讲了《等离子体材料制备技术》、《应用化学》、《高分子科学进展》等课程,其授课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好评。每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张海宝总是随时随地、耐心细致的为学生进行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作为青年教师,张海宝要求自己积极地参与提高教学技能相关的各类培训和比赛,曾荣获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2016年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教学之余,张海宝也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科研事业。他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他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前沿课题,同时积极向印刷包装行业推广实验室研究成果。张海宝曾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目前主持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校级北印英才项目1项,企业横向项目2项。同时参与多项所在的等离子体物理与材料科研团队的研究课题。围绕其研究工作,近年来张海宝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件,已授权1件。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党员,张海宝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习和实践党中央提出的各项先进思想,“讲规矩,守纪律”,牢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这些高等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以职业道德守则对自己进行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所在的高分子党支部的党建活动。
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张海宝始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践行着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神圣职责。
在参与教学一线工作的同时,张海宝还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他曾担任印包学院2013级本科生辅导员工作,同时担任3个班级的专职班主任。每当学生遇到困难,张海宝总是能够尽职尽责地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张海宝结合他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引导所带班级的本科生参与其科学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其中很多人毅然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
在大学4年的学习期间,学生们在面临学业、实习、考研、就业等的选择时,往往会有很多的困惑。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当有学生主动提出想找他聊聊,不管学生因为什么事情,不管他有没有时间,他都会先答应下来,并在第一时间安排和学生聊天。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认识”学生的机会,通过和学生聊天可以知道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帮助,有可能短时间的沟通就能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每当学生对未来比较迷茫时,张海宝会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从专业发展、从就业方向、从社会的需要等角度给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面对困惑,坚定信心,积累能力,因此张海宝深受学生喜欢。他本人也获得北京印刷学院2015-2016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被评为北京印刷学院2018届毕业生“我最尊敬的教师”。
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非常重要,即使在将来的实践中不一定用得到,但是大学是拓展视野,培养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张海宝时常勉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用“专业”的知识和视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样在将来的生活中即使遇到困惑也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抉择。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活自由、独立。面对当前社会的多元文化,张海宝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一直强调“学业为重”,“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传统、朴素的价值理念,他认为越是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阶段,越要坚守基本的学习态度,夯实专业基础,增强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学习是主动的和快乐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张海宝希望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继续和同学们保持愉快的心情,没有代沟、亦师亦友,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同学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勇敢乐观,充满正能量,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