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个教师节】教书源于理想,收获始于耕耘
——访北京市教学名师陈虹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9-06|文:
唐代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曾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答疑解惑,教师的自豪与收获则来自辛勤、付出和耕耘。多年的从教生涯,在印刷学院的沃土中勤勉耕耘,迎来一批批未脱稚气的孩子,送走一个个踌躇满志的才俊。在印刷产业的海洋中努力奋斗,付出了时间和经历,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赞誉。三尺讲台播撒了希望,行业领域收获了硕果。
谨记"传道"是育人之本
从大学毕业成为光荣教师的那一天,谨记大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敬业、立德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而且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都会有长远的影响。多少年过去了,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和敬业精神始终鞭策和教育着我,直到今天,我仍然由衷的感谢那些影响了我、塑造了我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最基本的认识。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同样是教师的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他一生作为教师的座右铭,也实实在在地传给了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为了培养学生守时的习惯,我每次上课都会提前10分钟以上到教室,提前做好各种上课准备,每次上课前都在教室门口迎接和问候我的学生,上课铃响即关门,同时提醒学生监督老师的行为,用实际行动要求学生养成守时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诚实做人、诚信为本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守法、立德的基本。为了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树立良好学风,公正评价学习效果,在作业要求中我都会写上"知识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您一定要把握好学习的机会,抄袭的做法是我们双方都不愿意接受的",并在批改作业时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在每次考试之前都会认真而严肃地告诫学生,考试是知识和人品的双重检验,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交上满意的答卷。
大学中知识的传授只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铺垫了基石,而教会他们做个正直的、有责任感的、有敬业精神的人更为重要,这就是我理解的教书育人之传道。
实践"授业"是育人之魂
教书是教师的本职任务。想教好书不等于就能教好书,不仅需要自己修好内功,还需要得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才是根本。
三尺讲台和50分钟授课,对于教师而言却是"课大于天"。研习教学方法,探索讲课技巧,钻研教材内容,扩展知识领域,每一环节的背后都伴随着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汗水和泪水。当教师多年,既为了不误人子弟,也是为了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称谓,我始终怀揣着一颗惶恐之心和对这个职业的敬畏,充分体会到给予别人一勺水需要备好一瓢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哪怕是一门上过许多遍的课程,我都会将它作为一门新课,不断收集和补充新资料,重新修改课件,琢磨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需要教,还需要有人学,教学不仅是老师的事,更应该是学生的事。一门课程的讲授如何让学生愿意听,让它变得生动起来,不仅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还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常说的"因材施教"应该是如何用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传授科学知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面对抽象的设备原理和对印刷设备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我不断尝试理论结合实际的现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课式教学、综合评价的分阶段考核等,用不断地教学改革实践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承担"解惑"是育人之责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学生普遍更加见多识广、思维敏捷、自主性强,但往往自律性和责任感不足。单方面说教的经典教育方法远远不如他们的同龄人、社会实例和师生间的互动更加能够答疑解惑,探索新形势下的新型教育方法势在必行。
我将在校外培训、对外合作和社会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实例,通过课上甚至课下时间讲述给学生,用发生在往届毕业生们身上的真实案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讲他们的师哥师姐们是如何在工作初期卧薪尝胆、认真磨练,终于水到渠成,告诉他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能吃苦、肯学习才可能获得成功。用毕业生成功和失败的实例警示他们上帝只会青睐有准备的大脑,知识和能力根本上决定着你的未来。用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兴衰提醒他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哪怕是人生得意之时,也要时刻不忘积极进取。用企业员工案例教育他们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工作态度与职业境界。通过职场上的一个个事例,触发他们思考和认识大学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奠定好今后人生发展的基础。
努力"耕耘"才有收获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人生道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从走上讲台那一天起,我就坚定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为此,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我都要求自己精研讲授的每一门课程,内容上力求精通,方法上不断创新,经验上不断积累,结果上逐步精进,锲而不舍的努力也收获了成果,我主讲的课程中1门课程荣获北京市精品课程,3本教材荣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人届中年,接过老教师们的大旗,承担起专业建设的重担。不断思考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组织课程体系,精心编写教材,建设教学环境,辛勤的付出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此我也获得了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印刷学院雅昌印刷教育特等奖、毕业生评选的"我最尊敬的老师",以及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印刷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等。
学校背靠行业,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多年来,行业/企业成为我汲取知识、锻炼技能的土壤,也为我实践本领、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无论是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出版学科印刷词条的主要撰写人,还是作为中国援建古巴党报印刷厂技术改造项目的特聘专家,无论是执笔撰写北京印刷业调研报告,为政府在行业转型升级、企业清洁生产、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还是为行业培训员工、论证项目、制定标准,为企业发展助力,服务的目标从校园扩展到更宽广的社会。为此,我获得了"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北京印刷进步奖"、"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等称号,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教书育人永无止境
回头望,说三十年是弹指一挥间似乎有些矫情。再回首,已从青春年少变成两鬓染霜却是不争事实。如果说我在教师岗位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在教风建设中收获了学生们的尊重和尊敬,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几代教师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基础上,是我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我在服务行业的领域中取得了一点点业绩,在印刷行业的发展中得到了认可和名望,那是因为我得到了广大印刷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他们赋予了我不断努力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教书育人是我终身的奋斗目标。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教书育人已不仅仅局限于做好教师教好学生的层面,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与教育同仁们一起共同努力,我对未来充满期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服务行业是我毕生的努力方向。印刷行业正在经历着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人才更迭、环保突进的巨变时期,我愿与产业精英们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国印刷业,将智力服务扩大到全产业,助推印刷行业的专业教育更上一层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