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喜迎学校办学60周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处新发展

喜迎学校办学60周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处新发展

信息来源:科研处|发布时间:2018-10-10|文:

    【编者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党委班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全校师生为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努力奋斗,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即将迎来学校办学60周年之际,学校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喜迎学校办学60周年 话北印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发展”专栏,回顾总结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上下众志成城,开拓创新,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讲述“北印故事”,解读“北印成就”,纪念办学60周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研处。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有力领导下,在学校各单位和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科研处始终坚持为学校科研工作服务的宗旨,紧跟国家、北京市科研政策调整的步伐,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认真调查研究,热心听取意见建议,扎实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尤其是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对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进行着锐意的改革,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业绩明显提升,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8年科研概况

    截至目前,2018年科研经费总计4035.93万元,获批国家级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4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北京市市科委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参加科研项目的教师共计160名;授权专利90件;科研成果奖项取得新突破,“印刷品质量高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初审,现在处于公示期,具体获奖层次还未确定。

    (一)2018全校科研经费情况

    1.全校科研经费情况

    截至目前,2018年科研经费总计4035.93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734.35万元;专项经费1432.65万元;横向经费868.93万元。

  

    2.分学院科研经费情况

    1)各二级学院总经费对比

    在各二级学院中印包总经费排名第一,达到1325.5万元;信息工程学院总经费排名第二,为653.96万元;新闻与出版学院排名第三,总经费为443.49万元;设艺学院总经费排名第四,为439.06万元;机电工程学院排名第五,总经费为433.8万元;新媒体学院总经费为346.95万元;经济管理学院总经费为242.73万元。

 

    2)各二级学院纵向经费对比

    各二级学院在纵向经费方面也是印包学院总经费排名第一为860.71万元,第二名为信息工程学院179.86万元,第三名为机电工程学院148.4万元,第四名为新闻出版学院133.12万元,第五名为设计艺术学院123.731万元,第六名为经济管理学院119.25万元,第七名为新媒体学院55.07万元。

  

    3)各二级学院专项经费对比

    在专项经费方面,印包学院仍然名列第一,共申请大专项经费338万元;排名第二的学院是机电学院为275.5万元;排名第三的学院是信息工程学院为234万元,排名第四的学院是新闻出版学院为178.57万元,排名第五的是新媒体学院共167万元,排名第六的是设计艺术学院共123万元;排名第七的是经济管理学院,共有92.58万元的专项经费。

   


    4)各二级学院横向经费对比

    在横向经费方面,信息工程学院横向经费排名第一,为240.1万元;排名第二的是设计艺术学院,横向经费为192.3万元;第三名是新闻出版学院,横向经费为131.8万元;第四名是印包学院,横向经费为126.79万元;第五名为新媒体学院,横向经费为124.88万元;第六名为经济管理学院,横向经费为30.89万元;第七名为机电工程学院,横向经费为9.9万元。

(二)项目申报

    组织完成各级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北京市及校级项目的申请及评审工作。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30项(面上项目19项,青年项目11项),获批3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21项(一般项目20项,青年项目1项),获批一般项目2项;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19项(一般项目16项,青年项目3项),获批一般项目2项;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27项(一般项目16项,青年项目11项),获批一般项目1项;

    2018年度北京市社科基金专题二至专题七项目申报24项(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8项,青年项目11项),获批5项(重点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2018年度北京市社科基金基地项目申报10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7项),获批5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

    2018年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项目申报15项,获批1项;

    2019年度北京自然基金项目申报23项,北京市教委科技重点暨自然基金B类申报7项;

    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申报1项,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申报35项目,推荐立项17项。

    2018年项目申报及立项情况

项目来源

申报数

立项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1

2

国家基金艺术学项目

19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7

1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

24

5

北京市社科基金基地项目

10

5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项目

15

1

北京自然基金项目

23

未公布

北京市教委科技重点暨自然基金B类

7

未公布

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

1

未公布

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

35

17

    二、科研团队建设

    凝炼优势特色科研方向,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和科研成果。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大领域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特色科研方向,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以行业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开展高端智库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跨学科、跨领域的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陈强教授的团队长期致力于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诊断、新型放电源设计、等离子体工程、等离子体化学、新型软包装材料制备与改性等方面研究,其科研成果之一的“薄膜”已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保鲜;李路海团队长期致力于印刷电子领域的研究,在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其开发的纳微米尺度导电油墨系列产品,不论是印刷还是光电性能、价格,都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占有相当优势,并已通过实体企业实现了产业化;黄蓓青副教授团队的水性油墨关键技术已进入市场化阶段;王仪民教授带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印刷装备检测及故障诊断、印刷装备创新设计与仿真。

    千万级类脑计算处理器功能芯片及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已经获批,项目投入总金额达到2000万元;国家“团队在AR/VR在数字出版应用上有突破,使团队项目成果对数字出版行业形成支撑,大力推动了技术为内容服务,技术为出版服务,解决AR出版行业的关键性技术;蔡吉飞教授带领的“印刷机械创新”团队,致力于印刷设备的数字化研究、数字印刷及在线品检装置研究、印刷机械设计方法研究;李业丽教授带领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开展可变信息数码喷墨印刷控制系统研究,团队成员分别在印刷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新型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数字水印的数字版权追踪与保护技术等多方都有研究和积累,并且通过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

    三、制度建设

    围绕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依据《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科研工作目标和改革方向,为了更好地落实若干意见精神,科学探索科研评价文化影响因素,合理建立科学道德评估指标,研究加强科研评价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广提升科学道德水平的行为规范,营造激发活力、潜心研究、追求科学本质、追求卓越创新的学术环境,科研处对现有的文件体系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从科技创新团队遴选制度、科技创新团队工作方式和组织管理制度、科技创新团队的文化氛围、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理念到科技创新团队的竞争机制科研处制定了指导性文件。科研处修订了《北京印刷学院财政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院发〔2016〕81号)、《北京印刷学院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印院发〔2016〕82号);新增《北京印刷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细则》、《北京印刷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北京印刷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北京印刷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北京印刷学院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北京印刷学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北京印刷学院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同时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科研人员按照政策路径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科研平台

    1. 平台建设的重点从条件建设转向内涵建设。科研处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宗旨,以学校承担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校级实验室为具体支撑,充分整合学校现有各研究院、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资源,逐步建立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实验平台体系,实现不同学科、团队、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发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北京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载体作用,努力打造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联合实验室、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实验室等共建科研平台/机构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对接行业和企业需求,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进面向行业的公益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总局质检中心印刷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进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包装实验室为抓手,为社会提供研发支持、检测认证、专家咨询等服务。

    2.规范各级科研机构管理。学校印发《北京印刷学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版)》、《北京印刷学院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版)》,明确研究机构的设置应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科研工作发展与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整合学术资源和凝练学术方向、有利于汇聚学术人才和推动学术交流、有利于开展社会协作和提供社会服务。科研机构建设坚持分类分级原则,按批准部门、面向范围、任务内容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级管理。  

    3.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加强学校原来的两个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力量,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改进哲社基地的科研组织,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红色出版文化,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鼓励和支持师生积极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作品,加强中华印刷文明、传统优秀出版文化研究,构建传承传播出版传媒文化的重要学术研究基地。围绕京津冀以及首都、大兴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行业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构建新闻与出版、传媒管理、设计与艺术等相关领域的高端智库。

    五、科研成果报奖

    组织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申报3项,其中蔡吉飞等老师联合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申报的“印刷品质量高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初审,现在处于公示期,具体获奖层次还未确定。组织申报教育部科学技术奖2项。目前正在组织申报第十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