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蔡吉飞:印刷教育过去、现状及未来

蔡吉飞:印刷教育过去、现状及未来

——记蔡吉飞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0-11|文:记者团 |编辑:张旭彤 张旭彤

蔡吉飞,1986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印刷机械专业,1989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燃料与材料专业。1989年任北京印刷学院实习工厂副厂长,培训部副主任。1992年任机电系副主任,2000年任机电系主任,2003年任信息与机电学院院长,2006任继续教育学院总支书记。曾任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国家印刷机械检测中心技术主任。长期从事印刷机械相关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并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有关机电方面的研究文章,并出版了7本印刷方面的有关专业书籍。现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说起此生挚爱的印刷,蔡吉飞侃侃而谈。印刷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印刷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成为印刷行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一部分已经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有些毕业生自己开办了印刷厂,如深圳雅昌等。尽管如此,行业对印刷院校教学质量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还时不时地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这反而促使我们印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思考,如何调整现有的印刷行业教育思路和方法,来满足印刷行业未来的教育需求。要办好印刷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就要对印刷教育的过去和现状进行认真总结,才能够将未来的印刷教育办好,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印刷行业。

印刷教育过去情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印刷行业教育都可以称之为过去的印刷教育。这个时段的印刷教育主要以传统的计划经济思路为指导思想,如当时的教学计划中总学时数达到3000以上,学生每周六日都要学习,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工程师或研究人员为主。以印刷机械专业为例,通用机械专业所学的基础课程,印刷机械专业全部都要学习,此外还要重点学习印刷机械的设计课程。当时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印刷机递纸机构设计,这个题目对印刷机械制造厂的设计人员来说都是难以完成的。还有部分转行的出国留学生也在其它机械制造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大多数毕业生都在国内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从事印刷行业的教育工作。回过头来看,这段时间的印刷教育是严格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标准要求进行的,可以概括为:强基础+强专业,即每一个毕业生都要成为响当当的人才。

印刷教育现状情况。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都可以称之为印刷教育现状。这个时段是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大变革阶段,印刷教育也不例外。首先是学分的不断压缩。由原来的200多学分,逐步压缩到160学分以下,因此教学计划频繁调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几乎每年一版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变动是常态,不变是怪胎。教学计划的变化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IT技术对教育的冲击比较大。看一看现在的教学计划,再看一看以前的教学计划,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课程学时大幅度压缩,专业课程学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用六个字概括的话,就是:通基础+宽专业。这个“通”可不是精通,而是样样都了解一些,宽专业就是选修课数量大幅度提高。这个时段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就业方向开始多元化,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降到30%以下,其它高校也是如此。我们的很多毕业生转入其它行业,当然也有很多其它高校的毕业生进入到我们行业。与过去相比,这段时间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实践教学要求得到加强,一是课堂中的实验课程量逐步增多,二是社会实践锻炼的学时也在逐步增加。可以说现在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增强。


印刷教育未来设想。

过去的教学计划加上一年的实践锻炼就能够达到今天的研究生水平,但今天的教学计划则不行。这就要求我们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不从事专业工作,那社会还需要我们这个专业吗?如果别的学校能够代替我们学生从事印刷行业相关工作,那还需要我们这个学校吗?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人们对大学看法不同造成的。如果大学是通识教育,那就没有必要办这么多学校,就像高中一样,全国一个教学计划就行了。显然大学不是通识教育,那就是按学科分类教育,如机械类、电气类、管理类、艺术类等。同样如果每一学科都是通识教育,那每一学科只有一个教学计划就行了,社会上就不存在包装机械、水利机械、矿山机械、建筑机械等专业了,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思想也是行不通的。也有人会问建筑机械的毕业生不能从事印刷行业工作吗?反过来问印刷机械的毕业生不能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吗?原理上讲都是可以的,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我们在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直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成功的。哪个老师可以肯定,他一辈子把一门课教好了?如果他可以肯定的话,那他就可以讲好两门课,依此类推他就可以做好两项工作,那他就是奇才了。有乒乓球冠军获得网球、铅球、短跑冠军的吗?别说冠军了,有无数人还没获得亚军或季军呢!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一件事都做不好!既然如此,那我们一辈子就要尽可能学会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做到亚军或冠军。如果大家都能够有这样的思维的话,那印刷专业、出版专业、计算机专业就有存在的必要了!社会有的专业,我们就要办强;社会没有的专业,我们就要去创办,这就是大学的职能所在。如果我们行业需要印刷、出版、控制、计算机、管理、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都能够首先到印刷学院来寻求毕业生,那就证明我们办学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经常说我们是亚洲唯一一所专业从事印刷专业的学校,但如果按专业来分,那可就不一样了。在国内相近的印刷机械专业除了我们学校外,还有西安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其它专业竞争对手就更多了。我们的机械专业超过西安理工大学了吗?西安理工大学印刷机械专业毕业生在总工岗位上的人数远远多于我们学校。现在很多学校把印刷专业合并或撤销了,是社会不需要吗?不是,很多印刷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印刷学院毕业生,他们对我们的毕业生是多么渴望!从行业角度看,印刷行业不是不需要我们毕业生,不是工资低,也不是环境差,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很多印刷企业老板现在招工的条件是:工资你说,能力我看。如果我们的毕业生都能够达到社会公认的能力,那薪水就不必担心了。我们学生在强调工资的时候,总是忽略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老师强调学生就业率的时候,总是埋怨行业,而不是反省自己。把我们学校行业一流或高水平定位与我们的培养计划放在一起,看一看我们的培养计划是怎么支撑的。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我们要把专业办好,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老师都是社会上的精英,应该说绝大多数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要说不足就是在结合行业方面还需要再添一把劲,多到印刷行业各个角落实习实践,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专业办好。所以,我们未来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宽基础+强实践!

每个人对印刷教育都有自己的看法,经常有人问,要把我们学校办成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办成本科还是办成高职,还是某种形式的混合体。有疑问、有争议就表示人们在思考,这对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件好事。而我们也要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