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飞: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记北京市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先进个人梁飞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0-11|文:
在梁飞的工作中,他尽管没有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却在三尺讲台后,为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传道、为三尺讲台下的学生解惑,一路默默保驾护航。这一路走来,他说,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
梁飞与三尺讲台下的他们
2016年的年初刚过,15年考研成绩公布之时,也是招生办的电话最繁忙的时候。叮铃铃,梁飞接起了电话,他还没来得及开口,电话里就传来了一个女学生的哭声。“老师,成绩出来了,我英语没达线,怎么办?老师,我总分是够的,这样可以吗?老师……呜呜……”原来是一个报考了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考试的学生。“这位同学,你先别哭。老师先帮你解答一下招生政策的问题,研究生考试政策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考试单科和总分都需要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才可以,所以,真的很遗憾。”“老师,我真的很努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英语会差那么些,呜呜……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梁飞继续耐心地给电话里的同学开导,“同学,考研只是人生一场历练,努力过便没有遗憾……”就这样,梁飞开导了同学半个多小时,也正是如此,这位在电话里哭的女同学给梁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飞逝,一年时间飞快地过去了。2017年春节过后的工作日,招生办的电话又开始了它最繁忙的时候。叮铃铃,梁飞接起电话,“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去年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哭着给您打过电话,是您安慰开导我,我才重新振作起来准备二战的。老师,我今年各科都达线了,我就想给您打个电话告诉您一声,谢谢您。”最终,这名同学也顺利通过了复试,被正式录取,现在已经是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的一名研二的学生。
这样的事例并不是少数,从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的策划到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的组织,从初试考务的安排到复试的组织再到录取结果的公布,每一个环节梁飞都从广大考生的角度出发,每年耐心接待考生咨询3000多人次。面对这些,梁飞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梁飞与三尺讲台上的他们
梁飞老师在教务处从事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时,负责编排全校本科教学用课程表、组织学生补退选课程和课程建设系统平台的管理。众所周知,排课是一个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每学期排课至少要点击鼠标2万多次,调动一门课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操作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出错,点错一次鼠标,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教学事故。全校每个学期有将近400位任课教师,有下学期要外出进修的、有家住的比较远等各种各样要求,梁飞都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要麻烦一时,但可以方便老师一个学期。他便会在以学生为本,并兼顾考虑课程性质的前提下,与任课教师一起研究调课方案的可行性,为他们尽可能的提供方便。
曾经,有一位年轻教师,要去读博士,只能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给学生讲课,看着年轻老师期盼的目光,梁飞没有拒绝。虽然这次调整在技术上很容易,调动一个班级的课表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就会把这个班的课表调的很不合理,所以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学生学习课程的合理性。为此,他选择了一个很复杂的方案,调整了将近20个班级的课程,既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保证了学生的课表合理。
每一次的课程调整都有可能导致一次教学事故,而且调整越多出错的几率越大。对于这些,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服务好师生。曾经有位老师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的岗位是印刷学院的高危岗位,”他只是笑了笑,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