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民峰:用摄影来看待世界 用艺术来培育学生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0-11|文:
史民峰,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调入北京印刷学院,曾任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数字艺术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数字媒体艺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字艺术设计-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主任、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现任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史民峰摄影艺术造诣深厚,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教育学会会员。多年来,他坚持专业创作,先后在北京798、龙影廊、中国摄影画廊、三影堂、全视影像画廊,以及平遥、丽水、长安等地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影像作品被国内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2018年,史民峰获得北京市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一、励志图强,信念与自信是事业发展的永久动力
在史民峰看来信念与坚持是发展的动力。他说:当我们的努力还没有外化为成果的时候,外界是无法了解我们的真实实力的,这个时候只有自己内心最了解,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这种信念感在建设设计艺术学院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院的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开始科研经费只有每年25万元,史民峰就带领老师们白手起家。2009年,学院抓住机遇申报并获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设计艺术学院发展进入快车道。2009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实现学校艺术学科国家级项目的突破。2015年申报学校教学成果奖获特等奖,2017年申报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截止到2018年9月学院已经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艺术学项目8项,并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
史民峰曾参与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台湾彩车设计,参加了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实际能力凸显了北京印刷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实力,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同志,时任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局长蔡赴朝同志,以及主办方、观众的多方肯定,并荣获第七、十一、十二届、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最佳展示奖。
二、教学相长,求证艺术教育的实践发展法则
在专业上,他积极求证艺术教育的实践发展法则。史民峰专业从属于美术学摄影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发现一个问题:摄影的商业发展路径是清晰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自主性是明晰的。然而艺术摄影该如何走?却是难以说清的。为了探索真实的获取艺术之路怎么走,史民峰带领学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组织学生作品参展,在全国十所高校教授与学生影像作品展中获优秀展览奖;他带领学生回归本真,做传统摄影手工制作作品展览,师生作品被摄影博物馆收藏;他组织师生作品参加华辰影像拍卖,师生摄影影像作品开始被收藏家收藏。同时,他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创作观念与现状研究》的深入研究,为美术摄影专业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史民峰还受邀在中华世纪坛连续四次举办面向社会的摄影讲座,扩大了学校的影响。2017年,他组织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摄影手工制作工艺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项目,学员作品参加了丽水摄影节,并被丽水列为官方推荐展览,由他提交的18幅学员作品还被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评为优秀,成为滚动支持项目。至此学校已经站在国内摄影影像教育的前列。
三、寻根导向,坚持摄影影像创作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探究
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史民峰一直坚持艺术创作,保持着一个艺术家的梦。《家山水》和《谧境山水》系列,是他近期创作的系列山水摄影作品。作品取材于自然的山水,从中追求中国水墨山水的韵味。史民峰说:“每每逃离开喧嚣的大都市,独行于山水之间,便沉浸其中。这时我可以慢慢地走,慢慢地观看、仔细地品味,这时,心中总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迷醉,一种不自觉的愉悦也就在全身慢慢地扩散开来。中国山水寄托着心中不尽的情怀,不断被斩断的青山绿水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冥思苦想。”
史民峰的系列山水作品仍然保持着他回望过去、反观自我的创作模式,是对过去一个文化阶段的回顾与思考。他的作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内心对自然的体悟与造化,雄强沉厚、温润秀丽、静谧澄澈。他在相纸上寻找那些隐藏在物象背后的温暖与光芒,中国传统山水的趣味便一点点、一点点的得以溢出。
正是对摄影艺术性的坚守让史民峰在摄影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摄影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第五届三影堂摄影奖展览、798艺术区第零空间摄影作品展,他还举办了《家山水》摄影艺术展、《家山水》中国摄影画廊推荐展、《谧静》史民峰摄影艺术展。他创作的《镜子中的地平线》得到摄影界、印刷界专业人士的肯定,并荣获2011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画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