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我的家乡我代言 | 北印学子讲述文化故事 传承文化魅力(三)

我的家乡我代言 | 北印学子讲述文化故事 传承文化魅力(三)

信息来源:大学生记者团|发布时间:2024-02-19|文: |编辑:杨东京 曹文露

中华文化 深邃而辽阔

如同一条流淌千年的河流

它携带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跨越地域的界限

从北方的长城

到南方的古镇

从东部的海洋

到西部的草原

一路奔腾

穿越时空

在这条传统文化的长河中

每一滴水珠都闪烁着历史的记忆

每一道波纹都诉说着中华的传奇

寒假返乡的同学们争做家乡代言人

探寻文化宝藏

讲述文化故事

传承文化魅力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

辽宁位于中国版图雄鸡的咽喉,名字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这片黑土地盛产粮食、石油,同样,这片土地在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也冲锋在前,其孕育出的文化和精神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无穷的力量。

说到辽宁,大家可能会想到二人转、扭秧歌、冰雪运动、铁锅炖、锅包肉等等,辽宁还有很多像辽宁岫岩玉雕、满族刺绣、琥珀雕刻这些非遗文化。今天我想介绍的是我的家乡,在辽宁乃至国内一座以烧烤著称的小城——锦州。锦州烧烤,是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地方把烧烤吃成了一张城市名片,在锦州,万物皆可烤。每到夏季,太阳落山,大大小小的烧烤店纷纷开张,啤酒瓶碰撞,宣告着这座沿海城市的夜生活的开始,彰显着这座东北小城的人间烟火气。虽然我的家乡不是很大,也不是那么被人熟知,但我依旧为它骄傲,有着小城市的烟火气,听着熟悉亲切的东北话,心里会有一种踏实感。我喜欢夏天街边邻居聚在一起,架起烧烤架子,吃着烤串喝着啤酒,再唠唠家常;冬天街边白雪皑皑,过年大街小巷放起那首熟悉的音乐。这就是我的家乡,松山锦水,海岳同开,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千年古塔英雄城市,这座锦绣之城有山有水,见证了厚重的历史,也与时代同行发展。都说锦州口音像是在质疑全世界,这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当你来到这里,你一定会感受到来自东北人民的热情。

随着哈尔滨的爆火,东北在这个冬季走到全国人民的视野中,东北人民的热情,冰天雪地之中又充斥着温暖。东北的冬天总是寒冷刺骨,但这里的人们却始终保持着热情,这里曾是中国工业基地的摇篮,造就了无数个第一,每年产出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就像是一个靠谱的大哥,会倾尽所有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东北的火出圈靠的是真诚,不仅有着皑皑冰雪的自然环境,还有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东北人民在努力告诉大家,这里是东北,这里也绝不止于此。

(作者:张斯涵)


悟太极神韵 品非遗魅力

太极拳韵传千古,太极文化震四方。太极拳,深藏于阴阳之间,流动在刚柔之中。在我的家乡——焦作温县陈家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太极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我,从小在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长大,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伴随着我的成长。我深感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太极拳的重任是我应该肩负的。

“起势、金刚捣碓、懒扎衣......”一套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奥妙。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静一动、一张一弛、一松一紧、一内一外,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长期的练习和领悟。外修精气神,内修浑元气,这就是太极拳的精髓。我从小学习太极拳,经常观摩太极拳比赛,身边也有许多拳法精湛的太极拳爱好者。同时,通过不断地练习,我逐渐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让我在练习中体会到了先祖们的智慧和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太极拳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数亿人共同练习的武术。作为中华儿女,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我希望能够将太极文化带给大家,让更多人在感悟太极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努力,成为传承太极文化的一份子,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太极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心,继续弘扬太极精神,就一定能让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魅力和光彩。

(作者:高泉鑫)


表里山西

岁月添新,春满山河,蓦然回首间,山西的年味儿不知何时渐起,偷溜进院落,潜藏在小街。

年味其一:铁礼花,又称“铁犁铧”。这是上党地区春节期间的一种古老传统民俗,早在春秋战国,冶铁业就开始兴起,直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那时几乎村村有铁炉,户户有铁铺,人人会打铁,延续至今,我也有幸观赏过这老祖宗的手艺。只见花棒高高落下,铁水四溢,迸发的金花如同天降明珠一般璀璨,刹那的光亮夺人耳目,热烈,又纯粹,铁花像精灵般转瞬即逝,只剩那漆黑寂静的夜空等待它们下次光临。

年味其二:燃炭塔。当地的人们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的煤炭垒成塔状,点燃这座炭塔,熊熊火焰燃起,随着旺火而来的就是红红火火的新年与吉利,就是冉冉上升的运势,寓意着炽热的美好与这片大地紧紧相依。其实过年那会儿特别期待搭旺火,每一次看见姥爷搭旺火的时候,我都跃跃欲试,帮助家人一起搭好。看着愈发猛烈的火苗,心中都会升起浓浓的幸福。赤红的火焰沿着炭塔蔓延,燃烧,黑夜里仅仅只剩这一束光汹涌,看着这欲与天相接的烈火,那份与亲人团聚的温暖也随之升起。这是我们又一次团聚,又一起搭的旺火!身前之景是烈火焚烧,身旁有家人陪伴,只有这时候我才会明确感应到,这是红红火火的热烈,是又一年相守相伴的炽热呼应,是过年的气息。

除了节日风俗,山西还有许多独特的非遗文化艺术,例如敲锣鼓,山西的鼓有各种各样的打法,有威风锣鼓般鼓乐齐鸣的,也有高台花鼓般奏乐起兴的,但无论哪种艺术表现都彰显着山西声势浩大的豪迈气魄。山西的民间艺术更是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勇气,徐沟背棍、皮影戏这些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博采众长,将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全都不遗余力地体现出来。

百般变化不过传承二字,代代交接绵延至今,化为千年铁花,化成炽热炭塔,化作具象的“表”存在于浩然山西,又将代表着“里”的意志流传开来,至此,山西已成。

(作者:杨靖 郑泉)


美丽富饶的内蒙古

我的家乡内蒙古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我曾参加过那达慕大会,亲身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豪爽。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大型综合性盛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大会正式开始前,会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开幕式上,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幕,随后进行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以展示蒙古族文化的魅力。大会期间,会举行多种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摔跤、射箭等。这些项目既是体育竞技,还是文化传承,更是蒙古族人民勇敢、坚韧和智慧的象征。除此之外,大会上还有各类文艺表演,如歌舞、戏剧、曲艺等。这些表演展示了蒙古族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大会过程中响起蒙古族长调,那种深沉而又激昂的旋律,让我为之动容。它起源于蒙古族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反映了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和信仰。蒙古族长调的歌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歌词内容丰富,涵盖了草原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传说、爱情故事等。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每当蒙古族长调在我耳边响起,就好似置身内蒙古的茫茫草原,伴着呼啸的风声和奔驰的马蹄声,感受长调中独特的壮阔与苍凉。

那达慕大会也是一个经贸交流的平台,期间会举行各类商贸活动,我也会参与其中。穿戴着内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欣赏购买手工艺品,品尝着风味浓郁的奶制品,的确是一件人间幸事。

此外,来自我家乡的特色美食酸粥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酸粥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传统美食,主要以小米、土豆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煮熟而成。内蒙古酸粥具有浓郁的酸香味,口感醇厚,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粥品。酸粥的保存时间很长,每当出远门我总会带上一碗。酸粥总是会在我的餐食中充当一道调味剂,既可以果腹,又能解腻,它的味道不似粤菜那样清爽,也不如川菜辛辣,而是中和的,但又是独特的,就像我的家乡一般朴实,却又在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一样。

(作者:李慕萱)


山川千万里,情系百家亲

甘肃,这片位于华夏大地上的神秘之地,犹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任由时间沉淀,岁月流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既有巍峨的祁连山,如同巨龙般守护着这片土地,又有奔腾的黄河,犹如生命的动脉,滋养着甘肃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漠孤烟的苍凉,也可以欣赏到绿洲河畔的秀丽。

甘肃的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幅画卷之上。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仿佛在耳边回荡,诉说着千年岁月的沧桑。敦煌的莫高窟,犹如一座艺术的殿堂,展示着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这里的民俗风情,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夏天,杏子成熟的时候,家人们都会忙碌起来,准备晒杏干。每年的杏子都要选自家培育的,最大、最饱满的一批,用清水洗净,切成片或条,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干。在阳光的照射下,杏干逐渐变得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翻动杏干,以保证其晒得均匀。虽然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家人们总是乐此不疲。等到杏干制作完毕,家人们便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包装起来,寄给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他们将杏干作为一份充满爱心和祝福的礼物,也像是一种无声的嘱托。收到杏干的亲朋好友,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邻里,都能感受到家乡的热情和温暖。他们品尝着杏干,仿佛在品尝着甘肃的风土人情,感受着甘肃文化的韵味。这份来自甘肃的礼物,不仅承载着甘肃人民的智慧和热情,也包含着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与传统习俗。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多年,但每当品尝到杏干的时候,我总能回忆起家乡的阳光、空气和亲人们的笑脸,一捧小小的杏干,包含着我们祖祖辈辈的美好记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我意识到,传承并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份热情的习俗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家乡的美食文化,重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甘肃,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共生,形成了一种包容性强、民风淳朴的社会氛围。无论你来自何方,都会被这里的真诚与善良所打动。

(作者:王思尧)


中华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的魅力无处不在

不仅存在于博物馆和历史古籍中

更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陪伴我们的一言一行

在茶香袅袅中,品味历史的韵味

在笔墨纸砚间,感受书法的气韵

在节令习俗里,遵守传统的礼仪

它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穿越千年风霜

照亮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在这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

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

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