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应变创新 唯实唯真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9-01-07|文:
曹鹏,博士,教授,首届北京市长城学者。曾任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处长,现任高端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委会主任、北京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等。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曹鹏在二十七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坚持“应变创新、唯实唯真”的职业操守和人生信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印刷行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敏锐洞察,创新图存
曹鹏对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等有比较突出的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2006-2014年任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执行院长和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印刷出版信息化智能化”特需学科和“传媒信息学”学科,科学谋划和布局了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与专业设置,创建“全国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联盟”、“全国数字媒体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率先提出“智能传媒”并发起建成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委会”,主导编写了《中国印刷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6-2025)》。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技术革新过程中,曹鹏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与担当精神,致力于服务我校信息类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展现了对事业、对学校、对学生的大爱。
学以致用,倾心育人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曹鹏深入研究该阶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综合改革具体措施和方向,并对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性及教学资源优化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编出版了教改论文集《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和《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of Digital Media》。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曹鹏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以培养印刷出版行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和提升了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 2008年组建成立了“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2011年,共有60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奖励,有近300名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有近1600名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械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在全国发起并承办了“首届全国数媒专业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二级学院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显著标志,并逐渐形成办学特色。
曹鹏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倡导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了由学工辅导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构成的立体式学业一对一追踪机制,解决了当时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交叉研究,立足创新
从信息生产、加工与传播角度看,印刷技术并未广泛和积极地吸纳电子通信先进技术。对此,曹鹏根据自身学术专长,对比研究印刷生产过程和通信信道传播过程,将现代通信的信息调制技术、信道可靠性编码技术成功应用于半色调信息隐藏和信息防伪技术中,创新性地提出“印刷信道传输系统”技术架构和基本理论。2009年获得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B类)“伪随机信号调制的半色调加网防伪印刷技术研究”资助,2011年和2013年,又连续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基于数字印刷的半色调网点防伪印刷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和“基于图像内容特征匹配的半色调加网方法及技术研究”。
在半色调防伪与信息隐藏的方法、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过程中,团队共申请发明专利96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0件。2015年与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向该公司转让发明专利2件(多参数递变多变量多元加密防伪信息存储商标、参数变量多层递变多元加密防伪信息存储商标,开发“半色调印刷防伪及手机应用识别系统”项目,重点解决二维码假冒侵权这一严重危害社会和信息安全的问题,2015年底开发出安全二维码。2016年9月,安全二维码以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平台“中国防伪”成功上线,并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光明网等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情系印刷,锁定智能
在北印久了,大概都会对印刷产生深厚的感情,曹鹏自2006年调入北印,在谈起印刷行业发展时,总是充满着别样的情感。2011年曹鹏向时任中国印工协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先生建言——撰写印刷产业路线图,并于2012年12月确定下来。在路线图的撰写过程中,曹鹏在总体架构、布局和内容安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撰写了路线图的总纲部分,并提出“印刷方式多样化、生产过程绿色化、技术支撑网络化、装备制造智能化、服务产业多样化”的35字印刷装备行业发展指导性方针。该路线图历时三年有余,参与学者、专家近200人,最后定名为《中国印刷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6-2025)》。
曹鹏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致力于研究智能科技在印刷、包装和出版行业中的应用,2012年提出”印刷出版信息化智能化”特需学科,2014年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下创办了“智能传媒专委会”。曹鹏认为智能传媒就技术发展而言尚处于地平线上,但其正在加速提升和助力传统传媒业的发展,并将不断开辟新的传媒领地、构建新的传媒业态和生态,是传媒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工作者都躲不开、必须掌握的技术和研究方法,未来发展必须瞄准。
寄语校友,鞭策奋进
曹鹏认为学校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毕业生、通过科研、通过服务社会来彰显办学水平和地位。2011年曹鹏在北印八七级电子系毕业二十周年返校聚会上,题写了《卜算子·云》(见下图,字为李天增老师撰写),该词对校友的重要价值,传媒行业的现状, 电 子专业面临的挑战,学校传承文化的使命及其地位体现等进行了集中表述。
词中,“印院学子情,京南矗学林”表达了印院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同时指出印院屹立于强校之林需要依靠校友及其在社会中所做出的贡献;“已是桃李满天下,传媒花正红”是指北印培养的学生已经在印刷、出版和包装等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发展目标应该“剑指”当红的传媒行业;“电子谱新篇,网络信息云”则是指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发展将面临技术升级和革新问题,需要尽早变革图存,而变革发展的方向就是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专业也应该从应用电子的“硬中带软、以硬为主”向 “以网络为支撑,以处理信息为主攻,以擅长驾驭硬件资源和掌握坚实电子系统基础理论为优势”的方向发展;“待到云端舞翩迁、传承任我行”则是说当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和为传媒行业所提供的服务,以“云”为主宰,以“云端”为阵地,才能担负起新征程中传承文明、服务文化事业的大任。
喜迎甲子,携手同行
“六十一甲子”说的是事物发展往返轮回之事,“今非昔比、与时俱进”则说的是事物发展的不可逆性。在科技巨轮驱动下,以技术驱动的信息类学科专业的发展变革是不可逆的。曹鹏认为从事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的老师必须接受并适应这一事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变革的时代,一方面要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坚持创新发展、甚至要抢跑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差异化发展,否则很容易掉进技术发展的飓风风眼中。因此,要创新发展、差异化发展和技术积累与迭代,防止眼高手低、盲目自大和本领虚无等问题。而今,在庆祝北印办学60周年之际,忆故惜今,寄语大家沿着昔日先辈们足迹,携手共同投身于北印建设,共创北印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