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我的挂职成长故事 | 鞠华:躬耕山村一线 服务京郊发展

我的挂职成长故事 | 鞠华:躬耕山村一线 服务京郊发展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24-02-29|文: |编辑:杨东京 曹文露

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教师到有关部门、单位和地区进行挂职锻炼,是学校党委加强干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近两年,学校加大工作力度,一批干部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年轻的干部教师们也在挂职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开阔了视野,经历了成长。为让更多人从他们的挂职经历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学校党委组织部和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我的挂职成长故事”专栏,邀请老师们分享他们挂职锻炼期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利用专业所长发挥作用情况以及挂职经验和收获体会。今天,让我们走近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鞠华,聆听他的挂职故事。

鞠华:躬耕山村一线 服务京郊发展

我十分珍惜组织派任北下寺村第一书记机会,牢记党委嘱咐,及时转变角色,认真做好山村党建、信访、文旅、救灾等工作。

一是学深悟透强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要旨。白天忙工作,晚上写心得,共写300余篇日记、10多万字,在凝练思考中强化发展服务意识。

二是调查研究勤沟通。刚入职,我翻阅村史资料,拜会老党员老同志,看望93岁老支书遗属郑全荣,探望困难群众18次。一位村民回村盖房给父母养老,与邻居产生矛盾,引发邻里纠纷。我劝邻居,“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妨人养老会丧良心的”,又劝这位村民,“老人回村如遇困难,最能及时帮助的是邻居”,经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

三是强基固本增活力。落实“52字”方针,落实“三会一课”,讲授《延安精神与乡村发展》党课,引导村民自力更生为主、各方支援为辅。三八节日活动中,我苦练韵律、参加歌唱表演,增强支部活力。

四是深耕挖掘树品牌。村东始建于宋金时期的园明寺,仅剩一块壁画原件,我联系故宫博物馆专家考证鉴定。邀请学校设计艺术学院张娜娜师生团队优化水库、民宿方案。运用抖音宣传村景,携手挂职同仁探讨资源共享和文化共建,打造“寺水一方”文旅品牌。

五是内引外联助教育。利用节假日,我辅导回村的中小学生,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与中宣部、市教委等沟通文化下乡和扶持山村教育,建设农家书屋,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助力孩子成长。

六是身体力行美环境。组织环境大扫除10次、防火防汛演练5次。协调建成公园1处、民宿6套、路灯80盏,美丽乡村呈现新气象。在一次防火演练中,灌木扎透鞋底,鲜血直流,我简单处理,忍痛把工作做完,再做消毒包扎。

七是用心用情抗洪灾。7月下旬,村里遭遇特大洪水。我立即取消了看牙医的预约,带上止疼药,乘坐保障车进村。协调恢复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为避险点村民集中供饭送饭,村民吃饱后自己才吃。我学会用背篓、锯木头、抡大锤、修农机和消杀,协力确保村民无伤亡、灾后无大疫。经多方宣传联络,村里接受捐赠15次、物资5吨、资金20万,我设计锦旗致谢房山发改委、星光救援队等。

挂职以来,我深深体会到,作为第一书记,一要做好宣传员,宣讲党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五大振兴”理念,让党的理论在山村落地生根。二要做好联络员,传递学校关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驻村工作,曹文军书记等领导在汛情第一时间关怀慰问,部署结对帮扶,捐赠了大量物资和资金。我及时传达,做好对接,助力灾后重建和乡村发展。三要做好调解员,促进山村和谐。认真把握政策,诚恳沟通问题,妥善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