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奔赴山海,各有灿烂,北印学子勇往“职”前(三)

奔赴山海,各有灿烂,北印学子勇往“职”前(三)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25-04-18|文: |编辑:李雨兴 曹文露

青春如墨,落笔即华章

人生如书,翻页即新程

北印学子带着满满的积淀

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

今天,让我们走进北印学子的求职故事

看他们以守正为帆、以敏行为桨

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扎根时光里,生长出答案

我是新媒体学院艺术设计研究生王楠燊,在好运和努力加持下顺利拿到了大厂的offer。

回顾本科到研究生的漫漫学海征程,心中感慨如潮。这段时光,有苦有甜,有迷茫有坚定,它塑造了如今的我,也让我更加明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这份在学海中沉淀的勇气与智慧,将是最宝贵的财富。

经历实习招聘和校招之后,发现上岸原来是一场寻找自己的旅途。大家要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一个喜欢的城市或喜欢的生活方式。在考研、实习求职之初,也许没有办法立刻做出抉择,像触碰一片晨雾中的湖——起初看不清对岸的形状,但当你把指尖浸入水中,波纹会替你画出方向。那些简历石沉大海的失落、面试后的忐忑、选择offer时的自我怀疑,都会在多年后变成掌心里暖融融的鹅卵石。也不是必须此时此刻就攥紧答案,你捧着的朦胧本身,已是青春最温良的证词。

在实习阶段可以多尝试一些岗位,一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掘自己的能力,二是与专业的多个方向达成互补,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同专业实习可以尝试多公司横跳,每个公司风格不同,除了能提高专业能力还能积攒职场经验。

如果意在大厂,可以让同学或者学长学姐帮忙内推,成功率蛮高,与此同时记得多多关注各类招聘信息、招聘平台(app/官网/小红书等),求职可多线发展,也可多面试积攒面试经验,记得面后复盘,会事半功倍。平时也可以在空闲时间留意岗位的招聘要求,有针对性地去准备自己的简历和作品集,会有较高的成功率。

我们总在追逐某个确定的结果,却不知道真正滋养生命的,正是这些看似笨拙的扎根时光。祝愿大家能够在工作学习之外找到真正的自己。

数据代码会说话,跨界逐梦正当时

我是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高文俊,拿到了鸿蒙智行的offer。从信管专业到智能汽车,这场看似跨界的转型,原来早在校园里就埋下了伏笔。

从2022年华为开展车业务开始我就在一直关注,再到小米宣布造车引发市场轰动,各大平台流量爆棚。大三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课程中我就和同学合作进行了小米汽车热度分析和销量预测。当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预测数据和三个月之后小米汽车真实销量精准对应的那一刻让我意识到:冰冷的数据代码背后,跳动着真实的市场脉搏。这份顿悟,驱使我不断关注智能汽车赛道,与此同时我也有了职业方向。大三暑假鸿蒙智行推出了首个实现端到端的智驾系统,在不断了解和进行数据爬取分析和实际去门店进行试乘试驾体验之后,我确定了职业目标:我要入职鸿蒙智行做一名体验顾问,用真实数据分析出接待客户的最优解。

在面对实习面试时“专业不对口”的质疑,我掏出了我的“秘密武器”:小米汽车的数据预测报告。这让我得到了实习机会。同时,在四个月的实习经历中,我也不断记录客户在不同车型上的停留时间、介绍时的感叹次数、客户针对不同功能的提问次数等等数据,分析出了“沉浸式讲解+自主体验”的最佳黄金比例,让客户在有限时间内了解到尽可能最多的车辆信息。这使我在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客户反馈较好,基盘任务可以及时完成,顺利拿到了入职offer。

前段时间接待的一位花甲之年的客户让我记忆犹新。当我用手机演示“自动驾驶”功能逻辑时,客户突然打断:“这些参数我不懂,你就说它比我家那台老燃油车聪明在哪儿?”我关掉手机,指着车机屏幕导航界面说:“就像老马会识途一样,这车会记得住您回家的路,它可以按照导航路线带您回家,帮您停好车。”客户当场签单的背影,教会我比技术更重要的能力:给代码装上“人情味”的翻译器。

如今回望,大学四年就像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经济管理学院的理论课程赋予我商业思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代码训练塑造了逻辑框架,各类实践平台锤炼了综合素质。当鸿蒙智行递来橄榄枝时,这张精心编织的网,终于网住了属于我的星辰大海。职业生涯从不是单行道,只要保持对世界的敏锐与热爱,每个弯道都可能遇见更好的风景。

印刻时光,奔赴未来

我是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田爱霖,自入学起便担任兼职辅导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在协助辅导员处理学院事务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组织策划能力,更提升了团队沟通与协作的技巧。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追求学术之余,我也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便投身于各类实习工作。我的实习经历涵盖了新媒体运营、直播主播、电商运营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在传统媒体担任过实习记者和编辑。这些多元化的实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职业发展方向。

秋招来临,我开始了紧张的求职之旅。通过学校的就业网站和学院老师的指导,我投递了上百份简历。幸运的是,我通过京东的宣讲会成功获得了采销岗位的offer。

回顾整个求职过程,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首先,明确职业方向至关重要。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更青睐具有垂直领域经验的求职者,因此在实习阶段就应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经验。其次,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应根据不同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简历内容,避免盲目投递。再者,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资源,积极参与双选会、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活动,这些都能显著提升求职竞争力。

站在毕业的门槛上,我满怀感激与期待。感激学校给予我的成长平台,感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感激同学们的支持陪伴。未来,我将带着在学校收获的知识与经验,在职业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敢地迈向人生的新篇章。

四年磨砺,逐梦未来

我是田荘,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现已签约风电领域内一家知名企业,即将成为一名新能源方面的质量工程师。

初入大学时,我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一片迷茫。面对各类专业课程,我虽认真学习,却不知这些知识将通向何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新闻中了解到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大力扶持的政策。看着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的景象,我的内心涌起一股热流。那时,我立下志向,要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升级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那以后,我学习专业知识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开始主动关注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尤其是风电产业相关的信息。

来到大四,就业的压力扑面而来。我深知,要想在风电领域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须主动出击。我搜集、整合国内新能源企业,将其整理成一份详尽名单,而后一家一家地投递简历。我的时间被求职填满,每投递一份简历,便多一份“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期待。

面试通知陆续到来。我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试挑战。记得第一次面试,面对面试官专业的提问,我紧张得有些语无伦次,最终结果并不理想。但我没有气馁,认真总结每一次面试中出现的问题,从回答问题的思路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都进行深入反思。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多,我逐渐变得从容自信,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熟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不懈努力,我成功斩获三份offer。拿着这些来之不易的offer,我反复权衡,最终选择了风电领域一家知名企业签约。当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我回想起从最初对就业的迷茫,到如今坚定地踏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路,这一路虽充满挑战,但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

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对新能源产业的热爱,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