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陈强:潜心科研 引领学科发展

陈强:潜心科研 引领学科发展

——记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陈强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9-01-07|文:

陈强,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02年获德国Max PlanckInstitute 功能材料专业博士后。主要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诊断、新型放电源设计、等离子体工程、等离子体化学、原子层沉积、新型软包装材料制备与改性等。现任北京印刷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室主任。

陈强.png

翻看陈强的个人资料,会被他丰富的履历吸引。他担任了美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学会粒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有着瑞典皇家工学院著名Alfven Laboratory实验室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等身份,并与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ALD专家Roy Gordon教授有合作关系。

2004年陈强离开了科研环境优越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毅然来到了北京印刷学院。当时的印院条件较弱,陈强不抱怨不懈怠,着手筹备起了等离子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室。能将科研成果实现成果转化、并能够着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大多数科研人员的梦想,陈强做到了。

众所周知,包装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不可或缺,而劣质的包装会对人类健康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由于我国传统产品包装存在保存时间不够、保鲜效果不好、附着力不强等原因,很多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包装。但进口包装价格昂贵,因此,只有提升国产包装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陈强带领团队研发的等离子体沉积薄膜、新型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为我国印刷包装行业在该领域带来长足进步。用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提高包装质量、增加保鲜效果、减少有害物质迁移对人体的危害。等离子体是物质处于区别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电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原子中的电子都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成为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离子。低温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高能电子、离子、激发态粒子和具有很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活性粒子,特别是高能电子更易于和所接触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拥有成本低、无废弃物、无污染,有时可得到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难以得到的处理效果等显著优势。因此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已经广泛被运用。而利用这种技术制备的纳米薄膜,可以制作食品包装阻隔薄膜、高阻隔瓶、有害填料抗迁移层、有机电池和OLED封装高阻隔薄膜、ITO薄膜防划痕耐磨层、智能窗膜和贴膜、高附着力铝薄膜、柔性金属薄膜、吸热薄膜等,覆盖了印刷包装的多个领域。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进行艰苦的努力,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反复实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陈强不仅是一名科研人员,更是一名教师,他对科学的满腔热忱无形中教会了他的学生什么是踏实,什么是钻研,什么是勤奋,什么是对科学的信仰。

兴趣是科学研究的关键。这些年来,陈强将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融入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进行着对包装印刷行业带来不同凡响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研发。与此同时,他荣获北京市高校科技强校计划拔尖人才、高校科技强校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等称号,主持和参加过国家973,863、国家星火、国家重点、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自然基金、欧盟合作、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中-乌合作项目和北京市留学重点基金等30 多个项目。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表论文300 多篇,更获得两项发明专利(No 031128661,No 03112867.X,2005),一项实用新型专利(200710119622.6)和一项在公示发明专利(200720169925.4)。

陈强不善言辞,但他用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科研育人,书写着他对教育、印刷包装行业的热爱。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