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记中国新媒体教育领军人物李一凡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9-01-07|文:
李一凡说到,喜迎北京印刷学院办学60周年的心情就像2001年7月13日他到北京印刷学院报到时的心情一样!那天晚上北京大街小巷鞭炮齐鸣,举国欢庆:北京申奥成功了!他来到北京印刷学院至今还和北京奥运有不解之源!缘分就是机遇。2004年李一凡申请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人文奥运与数字艺术表现方案研究》,当时就组织了设计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到大兴麋鹿苑考察麋鹿文化,设计以麋鹿为原型的“京京”“圆圆”二个吉祥物。今年他还是不忘初心,继续参与2020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还是以大兴麋鹿为原型,从生态文化、吉祥文化、中国特色、世界共识的理念,并且结合研究生的创意策划课师生一起进行策划设计,参与传播奥运文化。
当年还有一个方案是北京博物馆数字一卡通,一个异形光盘在手,就可以了解博物馆核心内容刷卡进馆,现在一卡通随处可见,可是在15年前这个方案还是让时任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晓峰心动而无法行动,原因不是技术问题,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机制还是条块分割很难实现一卡通。但是他对数字博物馆的心缘还是一直不断的!他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常会带研究生去首都博物馆,作为观众和设计者的双重身份考察和设计博物馆数字化展陈。连续10年带我的研究生参加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师生共发表三十多篇论文。用新媒体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习主席说让中国古代典籍和文物活起来,讲述中国故事,记得住乡愁,深深的触动着他。身在北京,用多媒体讲述北京故事一直是李一凡的兴趣。他带领师生创作了一系列北京历史文化的多媒体作品。例如多媒体作品《北京老天桥》参加法国国际莫比斯多媒体学术交流。建国60周年他为北京皇城艺术馆创作了《寻觅皇城》,获得第六届世界多媒体与互联网峰会数字艺术大奖赛创意奖。北京建都860年他为东城区委宣传部创作了《中轴龙脉》,在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北京开幕式演展。北京建城3060年,他为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创作了《鼎天鬲地守望燕都》,在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在2017年他为德胜门创作了《以德取胜旗开得胜》等多媒体作品。10年来在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的推荐下,他几乎每年都参加首都图书馆乡土大讲堂,演示北京历史多媒体艺术作品,2018年在首都图书馆演示了《天下京城与北京三个文化带》,在通州图书馆演示了《京运长河》北京运河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在延庆区委宣传部策划《四季长城》长城文化旅游演艺剧目。目前在策划北京的《长河溯源永定天下》永定河文化旅游演艺剧目。这些传统文化内涵,李一凡都会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到北京印刷学院一晃18年了,时间都去哪了?盘点一下还是极为感慨的!李一凡是为多媒体艺术来到北京印刷学院的,北京印刷学院给了他全国最好的多媒体平台!从胡杰老主任、老院长开始,北京印刷学院多媒体教育起步就和国际接轨了。国际莫比斯多媒体大奖赛主席阿滋玛赫教授和北京印刷学院的多媒体教育就有了23年的学术交流,李一凡本人也与阿滋玛赫教授有18年的交往。阿滋玛赫教授与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继续缘分!新媒体学院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勇于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是胡杰教授给设计艺术学院多媒体专业最重要的影响和传统。李一凡在胡老师的影响下,将”吃螃蟹“的传统延续下来。他在2003年设计艺术学院成立时作为负责人提出123计划:“打造一个品牌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产学研教育模式。”2010年成为教育部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多媒体艺术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在15年前提出,10年来,多媒体艺术毕业生人才辈出,成果辉煌:胡江华的盛世光影创业团队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北京馆、天津馆的多媒体设计,王志欧的黑弓团队承担了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影像创作、上合组织元首青岛峰会的开幕式影像创作。还有很多毕业生在中国多媒体领域不断的实现创新创业,李一凡为学生感到自豪,学生创业的成功就是老师们教学的成功!
让李一凡敬佩的一个教学团队是以何云、高妍玫、白英伯、卜小丽等组成的水墨动画特色团队,专业水平在全国公认一流,他们的作品《千里江山图》为国家APEC会议、《荷鹤之美》为一带一路国际峰会添彩!为北京印刷学院增光!
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是要很多因素才能促成的。2006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成立,同年国务院学位办召开全国新媒体系主任(院长)论坛,标志着新媒体产业和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层面,李一凡称之为中国新媒体元年。为了响应国家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他将研究生方向调整为新媒体艺术研究方向。新媒体跨界融合的理念驱使他跨出研究领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更大的空间来探索产学研之路。2010年发起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落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2012年发起建立新媒体国际协同创新促进中心落地中关村,2015年发起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多媒体联盟,同时举办中国多媒体教育20年研讨会与回顾展。2016年参与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海合作组织馆设计,在北京印刷学院党委的支持下,上合丝路(北京)新媒体空间永久落地北京印刷学院,与阿斯塔纳连线在世博会上合馆举行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四周年座谈会。如今新媒体空间的设计理念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共识,将有更多的落地。
李一凡回想起他开门的第一位研究生杨洋已经是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的中间力量,最后的关门弟子吴赛已经是盛世光影副总经理,创业自有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强!
经过对产学研教育实践和产教融合新理念15年的探索与实践,李一凡把它融入到主编《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中,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多媒体、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成果案例载入书中。
从改革开放的春天,到金秋的收获,北京印刷学院办学60周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李一凡也是改革开放第一年的受益者,1978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面向未来,改革再出发,与师生共勉,砥砺前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再创辉煌!李一凡表示,祝愿北京印刷学院师生在新时代抓住新机遇,承担新使命,做出新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