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一生结下印刷缘 但求薪火永相传

一生结下印刷缘 但求薪火永相传

记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印刷学院教授魏志刚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09-11-17|文:徐新山

    应北京市教育工委“首都教育60年人物专栏”的要求,党委宣传部老师徐新山带领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王上嘉、田雪松采访了魏志刚教授,写成此稿。在稿件的写作过程中,学校党委书记崔文志、党委副书记刘超美、离退休办公室主任付永礼和学报副主编王冬冬等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重要线索。

    2008年,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897块字模整齐排列,在目不暇接的变幻中,组成了巨幅汉字——和,展现了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神奇魅力;2009年,在中国担任主宾国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作为中国主题馆四大单元之一,展示出中国的印刷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全景。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而到了近代,中国的印刷技术落后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印刷业才告别了铅与火,走过了光与电,迎来了“0与1”的新时代。中华印刷文明的大繁荣、大发展,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强盛,也离不开许多以传承中华印刷文明为己任,艰苦创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工作者。

    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印刷学院教授魏志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高等印刷教育专业课教师之一、新中国第一位印刷专业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起草者、新中国被派往前苏联莫斯科印刷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他亲历和见证了中国高等印刷教育50多年的创建发展历程。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而我国大多数印刷厂还是作坊。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宋木文的话说:“印刷技术的落后和印刷纸的紧张,就像两座大山一样挡着我们的去路,捆绑着我们的手脚。”

    怎么办?魏志刚说:“建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印刷大学!培养出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又有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我们几代印刷人的梦想。”

    195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印刷工艺本科系,开创了中国印刷高等教育先河。1960年初,文化学院计划建立印刷工艺系,并准备招生。魏志刚教授从文化部出版局调入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负责起草教学计划。根据对莫斯科印刷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了解,结合自己在中国印刷业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他初步拟出了一个教学计划(草案),并担任印刷系的教研组长。1964年,魏志刚教授开始了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给学生介绍了当时在世界上尚属于前沿研究的印刷理化力学的基本内容。1960年文化学院招收的印刷工艺系学生,是新中国印刷专业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高等教育人才,他们毕业后为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也恢复招生。1981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届印刷年会。在时任中国印协秘书长赵寿祺的促进下,魏志刚教授发表了关于印刷工业体制问题的文章,并开办了北京地区的印刷企业管理培训班,由此开始了关于印刷企业管理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自1982年起,魏志刚教授在河北、山东、陕西、黑龙江、江苏、上海、湖南、广东等省市连续举办了有关印刷企业管理的培训班或专题报告。

    在魏志刚教授从教的32年间,他担任过教研组长,当过班主任,做过管理系主任,亲历并参与了北京印刷学院的建设和发展。3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练,但他始终不放弃传承中华印刷文明的追求,他说:“希望大多是在痛苦中孕育着的,尽管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磨练,我始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1992年,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北京印刷学院领导是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的重要成员,学校提供建馆用地和建立印刷史研究室在筹建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北京印刷学院任命魏志刚教授为印刷史研究室主任,负责展品征集和展览方案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当时北京印刷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之中有许多人为中国印刷博物馆的筹建付出了大量心血。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式开馆。魏志刚教授担任副馆长至今,延续着他60年的印刷人生。

    在中国印刷行业中,魏志刚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那一代印刷人孜孜不倦和拼搏奋进的精神。作为新中国印刷行业发展建设的经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60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印刷工作的阵地上,即使已经80高龄,他也未曾离开印刷行业。

    在印刷技术和印刷管理的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印刷史研究的相关问题,这引起了魏志刚教授对印刷史研究的关注。他开始潜心研究印刷史,并发表了《中国印刷史研究进入新时期》、《回顾史迹薪火相传——新中国胶印技术发展感言》等文章。

    魏志刚教授已年过古稀,但他依然朴实健谈、平易近人。回顾他80年的人生岁月时,他说:“从事印刷业60年来,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内容,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60年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解放全中国的出版印刷事业服务;50年代初期,参加了新中国第一个印刷业五年计划的起草;1958年,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的全国报纸书刊印刷工作会议和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60年代初期,参加了第一个高等印刷教育的计划和执行,培养出第一批高等印刷教育的毕业生;80年代,参与了中国印刷业企业管理和管理工程专业教学的初期建设,培养出第一批本专业的毕业生;90年代,我参加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创建和发展。我做事的原则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魏志刚教授就这样三十余年如一日,一直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着,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丝丝缕缕地融进了对教学和对学生的挚爱中;他就这样六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为中华印刷文明的传承和新中国高等印刷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矢志不渝。

 

    简历:魏志刚,北京印刷学院教授,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1949年初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办事员,1950年调全国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办公室工作。1952年任出版总署印刷管理局计划处科员,对我国印刷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印刷业计划统计制度的建立有所贡献。1954年派往苏联莫斯科印刷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回国在文化部出版局印刷处工作。1960年参加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的筹建工作。1961年印刷系转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至1978年一直担任印刷专业课教师及教研组长。1978年参加北京印刷学院筹建工作后任基础课部负责人,管理工程系主任至1992年。参加中国印刷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任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史研究室主任。1996年中国印刷博物馆建成,任副馆长至今。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