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信息来源: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10-06-23|文:
6月17日,党委书记郑吉春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校长曲德森,副校长蒲嘉陵、党繁义、乔东亮,党委副书记刘超美、郑文红,校长助理许文才、王关义,党委委员蔡吉飞,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马韩增、副主任张晓新,人事处处长史国敏、组织部部长雷京参加了会议。
史国敏同志从学校人力资源现状、学校人力资源建设总体目标与现状对比、学校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工作的思路与具体措施作了汇报。汇报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真实地展示了我校的人力资源现状,凸显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客观分析了我校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师生比、专任教师比、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正教授比例、在海外取得高学历的留学归国教师比例,以及专家教授、学科团队目前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现有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局限性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其他校领导和党委委员结合学校人力资源实际作了补充发言。
曲德森校长强调指出:全国人才会议的召开,为学校“十二五”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条件保障。下一步学校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做好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摸清底数,分析现状,找准问题,不但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要全面、真实、客观地做出学校人力资源队伍相关各项数据的统计,各单位、各部门、各学科都要拿出自己的人力资源状况相关数据,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二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以人事分配制度为核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能够充分体现人才价值与贡献的分配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环境条件;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管理权限,调动两个积极性,让教授在办学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把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心逐步下移。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着眼学科专业建设,拓宽专业,加强师资培训进修工作,具体做好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工勤技能队伍和学科团队的建设。
党委书记郑吉春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学校事业发展关键所在,人才工作在学校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引进与培养并重,开放利用校内外各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中长期和“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郑吉春书记指出,做好我校人才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有利于人才成长;二是要党政共同负责,校院两级齐抓共管,在全校形成重视人才的氛围;三是要把管理干部和教师两支人才队伍的培养列为同样重要的地位;四是要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五是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六是要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能力提升同步发展,统筹规划;七是要注意学术水平、师德建设共同提高;八是要注意管理与激励,培养与考核并重;九是要把加大学校经费投入与用足国家、北京市人才强教政策相结合。
时值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不久,全党、全国上下正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校发展进入第二个五十年、全面制订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之际,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对我校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传媒类大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启动学校“十二五”人才规划制订工作、做好学校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研究出台人才强校工作的相关政策,在全校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推动学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首重任务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