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半个世纪的守望 历久弥坚的印刷情怀

半个世纪的守望 历久弥坚的印刷情怀

访“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谢普南教授

信息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1-09-23|文:徐新山 周楠 汤婕

    谢普南,原我校副校长,教授。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印刷学院,为报效祖国,回国后即投身于我国印刷高等教育事业,参加了我校及其前身北京文化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筹备、建设全过程。1975年开始领导筹备创建我国第一个印刷机械本科专业。1992年10月因对我国高等教育突出贡献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997年担任教学评价领导小组副组长,为学校成功通过教育部教学评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3年-2003年连任两届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2001年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8年和2010年连续两届担任全国平版胶印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裁判委员会主任和大赛总裁判长。2008年被聘为我校印刷机械专业方向首席教授和骨干教师导师。2009年获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颁发“新中国百名科技创新标兵”称号。

    2011年5月21日,在第十一届毕昇印刷技术奖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会议上,谢普南荣获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这一年也恰逢谢普南从事印刷教育事业50周年。

    1957年11月17日,一个让谢普南铭记终生日子。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包括谢普南在内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说:“世界是你们,也是我们,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中国前途是你们,世界前途是你们,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这段话始终铭刻在谢普南心中,成为他学习、工作动力。在后来工作、生活中,无论在面临国家困难还是建校遇到困难时,这段话都给了他极大鼓舞。谢普南说自己是党和国家培养起来,因为有党和国家他才能上大学、出国留学,才能有现在成绩。他说:“祖国寄希望于我们,国家命运和希望系在我们身上,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报效祖国是我们天职。”

恪尽职守  业务精湛

    1961年谢普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印刷学院,为报效祖国,他回国后即投身于我国印刷高等教育事业,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为印刷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平凡贡献。

    归国之后,谢普南和他同事面临任务是要开创我国第一个本科印刷工艺和印刷机械专业,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专业课教学内容,编写专业教材等。谢普南于1975年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印刷机械本科专业,并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正式招生。经过30余年发展,为我国印刷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在学科技术推动下,印刷机械专业改为“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因学校创办初期师资匮乏,谢普南和其他留学归来教师除了要进行专业学科建设之外,还要承担全部专业课教学任务,谢普南先后讲授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印刷机械概论”、“胶印机结构原理”、“装订机械”等多门专业课程。凭借着在国外学习时良好基础和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丰富经验,谢普南课程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欢迎和好评。

    在谢普南担任学校副校长兼印刷技术系主任期间,他根据印刷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印刷技术领域应用,及时调整以往印刷技术以光化学为主教学内容,在学校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图文信息处理及制版技术”专业。

    此后,谢普南和张慈中教授共同建议建立“设计艺术专业”,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由谢普南与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该专业建设。这是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中率先突破,创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设计艺术专业”。这个专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外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后,国内众多院校也都相继建立了同类专业,促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了高校热门专业。

乐于奉献 老当益壮

    2001年谢普南从学校副校长岗位上退休,到现在已经有整整十年。十年来,这位一生与印刷教育事业结缘、长期从事印刷专业教学、担任专业技术人员老教授没有减少对印刷教育和印刷事业热忱和责任感,他说:“退休只是意味着行政职务和岗位改变,但这也是我事业一个新起点。”

    为了深入分析国产印刷机与进口国外先进印刷机差距,提高国产印刷机质量和水平。十年中,谢普南曾连续五年五次参加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协会和我国相关印刷机械制造企业联合组织“质量万里行”活动并担任专家组组长。活动中,他行程数万公里,深入到数十家印刷和印刷机制造企业,从印刷机设计、加工、装配到印刷企业实际印刷生产全过程进行实地跟踪调查,查看机器实际印刷运行情况,进行抽样、检测等工作。他先后召开了数十次一线实际操作人员座谈会,收集了数百份技术质量调查问卷。每一次座谈会,他都要收集数十条对产品技术和质量实质性意见和建议;整理和书写一万余字调研报告,对调研产品做出客观科学评价,综合、深入地提出对产品质量客观意见和建议;向印机制造企业领导和全体技术人员作全面汇报。他所领导这项工作对提高所调研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很好社会效益。

    谢普南说自己最大安慰是“看到印刷人才成长”。为此,退休后,他经常给高校、印刷企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外国印机公司技术和销售业务人员作业务培训。在十年中,他作过近五十次专题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例如为北人股份公司、江苏昌昇印机公司以及日本秋山公司技术和销售服务人员讲授过进口胶印机结构与设计。此外,为了选拔优秀印刷人才,谢普南参与了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组织制订《平版印刷工职业标准》制订工作,并在两年一度全国平版胶印工技能大赛中担任总裁判长并且被评为优秀裁判员。除了组织执裁工作外,谢普南还直接参与编写平版印刷工技能大赛报纸轮转胶印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理论考核和复习试题库(约700道题)并且负责理论考试试题命题。

    退休后,整理自己研究成果也是谢普南重要工作。他用了六年时间分别完成了55万字规划教材《印刷设备》与35万字《<印刷科技实用手册>印刷设备分册》。另外,他潜心研究以德国海德堡、罗兰、高宝,日本三菱、小森、秋山为代表世界先进国家单张纸高速多色胶印机以及德国罗兰、高宝,法国,日本高斯、东京机械等卷筒纸报纸和商业轮转胶印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性能特点,建立了目前国内资料最全进口单张纸和卷筒纸高速多色胶印机典型机构计算机图库。在此基础上编写制作了《现代高速多色胶印机结构及新技术》、《现代高速多色报纸轮转胶印机结构及有关新技术》、《报纸轮转胶印机供纸机》等课件供教学和培训使用,为印刷界提供了重要指导材料。在整理自己专著同时,谢普南参与译著了《印刷媒体技术手册》并担任中文版技术负责人,这本书是引领行业潮流权威工具书,在世界上发行了7种文字版本,适用于印刷管理者和印刷一线人员,受到了很多印刷专家称赞。

    谢普南说,退休后生活比工作时候还要忙碌,甚至没有时间参加离退休工作处活动。但这些都是源于他对印刷教育事业和印刷事业那份难分难舍感情,他舍不得放下它们,即使退休了也要发挥自己余热。

深情厚谊  殷切希望

    从事印刷教育事业50年,看着自己参与创办学校由当初一个系一个专业一个班三十五位学生十几位老师,到现如今六千余学生四百多名专职教师,这个发展过程充斥着谢普南对印刷事业挚爱,在这里有他参与创办学校,有他组织创建专业,有他深入研究印刷设备,更有许许多多他难忘人。

    原学校副校长、教授郑德琛和谢普南一起出差,郑德琛随身携带印刷工艺学讲稿,利用工作之余休息时间来写稿、看稿。在生活上,郑德琛一直住在前门附近一个一居室小房子中,自己生病了都是挤公交车去看病,这种廉洁自律品德让谢普南很敬佩。

    学校教授、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也给谢普南留下深刻印象。谢普南一直把比自己高两级、勤勤恳恳魏志刚当成学习榜样。在苏联留学五年中,魏志刚只花了四年就以优异成绩完成印刷管理与印刷工艺两个专业课程,回国之后更是踏踏实实在印刷行业工作,不图名、不图利。

    50年过去了,谢普南一直牢记使命,坚持信念,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培养。他为自己选择了平凡而伟大教育工作感到荣幸。教育是对人培养,经济发展靠技术人才,谢普南当初创办第一个班35名学生,有很多已经成长为行业骨干力量,他们身上承载了谢普南对于印刷事业希望与寄托。谢普南希望现在从事印刷高等教育同志能够保持对印刷事业责任心与事业心,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自己基本功;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紧跟科技发展脚步,与时俱进,深入到一线,到技术发展前沿获取知识与经验。

    对于自己亲自参与创办学校,谢普南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个几代人努力果实。他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学校任务艰巨,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学校要坚持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在专业、学科建设同时,保持自身特色,办优质大学,培养更多行业精英。

    50年,跨越了半个世纪。从当初创办学校、创办专业那段峥嵘岁月走过,到现在“桃李满天下”幸福时光,流年似水,谢普南始终兢兢业业地守护着印刷高等教育事业,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印刷行业,为我国印刷行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0年,人生一个阶段,退休后谢普南牢记使命,坚守信念,不仅对印刷教育和印刷事业热忱没有褪色,反而愈发深厚,历久弥坚。

(责任编辑:高杨文)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