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工培训】欧阳钟灿院士谈做科研的心路历程
信息来源:人事处|发布时间:2014-11-02|文:常红利
分享大师经验,启迪人生智慧。10月29日,北京印刷学院新教工培训系列活动、“博士后学术创新论坛”第三场学术报告会在主校区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著名物理学家欧阳钟灿作题为“我做博士后和做科研的心路历程 ”的学术讲座,从2014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与近三年工程诺贝尔奖谈起,分享其做博士后及做科研的心路历程。全校80多位青年教师、新入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参加了此次活动。
欧阳钟灿院士谈做科研的心路历程
在讲座中,围绕怎样做好高水平科研工作这一主题,结合2014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和近三年德雷珀奖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突出贡献和院士自己的个人实践经历,欧阳钟灿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分别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转型升级”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白炽灯泡照亮了20世纪,而21世纪则将由LED灯照亮”,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信息时代驱动的工程诺贝尔奖---德雷珀奖 (Draper Prize) ,做博士后和怎样做好科研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博士后中的第一位院士,也是中国大陆少数几位离诺贝尔物理奖最近的科学家之一,欧阳钟灿重点介绍了自己做博士后和怎样做科研的心路历程和体会。
讲座现场
欧阳钟灿总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时说,这些人的身上和成长环境有一些特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其中包括不畏权威、以小胜大、贫寒不屈、幸遇仁师、老板爱才和自己动手等。他说,年轻人做好科研,平台很重要,自己的科研事业就是从做博士后的时候起步的,北京印刷学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
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欧阳钟灿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青年教师和博士后静静地听、细细地品,时时报以会心的笑声。讲座最后,大家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感谢欧阳钟灿精彩的讲座。
欧阳钟灿院士简介
1946年1月25日生于福建泉州。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84年获清华大学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做博士后,1986年获西德洪堡奖学金到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此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中生物膜液晶模型理论、液晶物理及应用基础理论等研究。曾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亚洲华裔物理杰出成就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周培源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