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2015年学校选派首批13名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

2015年学校选派首批13名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

信息来源:人事处|发布时间:2015-07-10|文:董振华

    7月10日上午,2015年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启动会在第一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赵盛伟、彭红,纪委书记雷京,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以及赴企业实践锻炼青年教师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雷京主持。


学校召开2015年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启动会

    据人事处处长杜艳平介绍,2015年教师实践锻炼工作的开展,是学校推进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学校下发了《北京印刷学院2015年师资培训工作计划》,并于4月份启动了相关遴选工作,最终确定首批赴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共计13人,他们将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一线,全面接受企业管理和考核。学校为提高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以减免工作量、发放补贴等形式,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下一步,学校将系统化、常态化推进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


合影留念

    曾参加过企业实践锻炼的两位教师代表——新闻出版学院杨艳琪、机电工程学院柴承文分别结合各自经历分享实践体会。曾在北青报挂职一年的杨艳琪认为,赴企业挂职的宝贵经历让自己的教学更有底气。她从挂职锻炼对教学、科研的影响等方面将自己的感悟提炼成"宝典",送给即将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回顾自己的经历,杨艳琪由衷感叹"此行不悔!"相比杨艳琪为期一年的挂职经历,柴承文在北京日报的四个月时间显得有些"迷你",除去节假日,实际工作时间更是只有74天。但就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柴承文交出的不仅是一份合格的答卷,还有他用心凝结而成的74篇实践笔记。柴承文从对教学、科研工作及校企联系的促进方面畅谈收获,并对"后来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两位"先行者"的发言激发了在场教师们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优良传统,积极实践锻炼,增强校企交流,用从企业带回来的"养分"回馈教学科研工作。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孙志成代表2015年首批赴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发言。他认为,实践锻炼的意义在于借鉴企业的优秀生产实践及管理经验,找到改进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最后,孙志成代表青年教师做出保证:深入一线,虚心学习,真刀实枪干好工作;加强沟通,谨言慎行,维护学校良好形象。

    挂职企业代表、雅昌文化集团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王雪专程来校助力此次启动会。她代表企业对青年教师实践锻炼表示欢迎,并对企业的岗位需求、工作任务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党委副书记赵盛伟(左)、彭红(中),纪委书记雷京(右)发言


    在听取了教师、企业代表的发言后,与会领导也纷纷表示深受感染。彭红从学校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认为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凸显了高校承担的服务社会的角色,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委关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文件规定的举措。青年教师只有走进企业,才能更好地从实践中找到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青年教师是我们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深入一线实践锻炼,凝结学校特色,提炼行业精神,这是学校发展历史性、战略性的选择。

    赵盛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个人的发展应该与学校的发展唇齿相依,相映生辉。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宝贝",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国家实施创新驱战略的大环境下,珍惜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实践锻炼促进校企合作,增强互动,实现双赢。事实证明,现代条件下大学教师更要深入一线,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赵盛伟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要转变观念,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创造条件、做好保障,为青年教师提供有力支持。

    雷京在总结时强调,青年教师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做好三点工作:一是要做好心理准备,为实践锻炼找好目标、做好规划,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培养储备力量;二是要积极投入,尽快融入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环境,在自身有所收获的同时,全力以赴为企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挂职期间要把企业的工作任务作为重点;三是要勤于思考,加强联系,通过锻炼建立校企合作的桥梁,为学校今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