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新闻出版类专业教改研讨会在京召开
信息来源:新闻出版学院|发布时间:2016-01-12|文:孙俨斌等
近日,由北京市新闻出版专业群主办,北京印刷学院承办的"京津冀新闻出版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北京市教委委员黄侃,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副校长田忠利、教务处处长李子臣等出席会议。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20多所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闻出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主题,结合各院校新闻出版类专业教育、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等,就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罗学科致辞
罗学科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以及来自京津冀地区高校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北京印刷学院办学情况和专业建设特色,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学校创造了与京津冀新闻出版教育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学习交流机会,而且增进了京津冀地区高校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罗学科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强化北京新闻出版专业群在全国新闻出版教育中的先锋作用,使北京新闻出版教育在全国新一轮新闻出版改革中引领风骚,推动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黄侃致辞
黄侃代表北京市教委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近两年来北京市新闻出版类专业群建设的示范性和相关成果,系统地介绍了京津冀新闻出版类学校协作联盟的建设情况,报告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谋划"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整体计划,并对北京市新闻出版专业群扩展到京津冀地区如何建设给予了指导与建议。
王晓红(上左)史安斌(上中)胡百精(上右)
白贵(下左)孙瑞祥(下中)魏超(下右)
在主题发言阶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王晓红作了题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新闻出版类专业群的建设历程、主要成就,并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类专业的发展设想。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作了题为《虚拟世界主义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路径,阐述了新闻教育改革的三大支撑点和全球传播的特点,并向在座专家学者们展示了清华大学的国际化教育概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胡百精作发表了题为《对话与融合——人大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尝试》的主题演讲。他在分析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三大形势基础上,提出了新闻传播教育明确"强化传统优势,培育新兴学科,占据主流地位"的发展思路,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十三五"规划和教育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原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贵、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瑞祥以及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魏超分别代表河北、天津和北京高校就各自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经验在大会作了交流分享。
圆桌会议
在集中研讨阶段,北京市新闻专业群主任委员高晓虹、北京市新闻出版专业群副主任委员张文红、北京市新闻出版专业群秘书长王晓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漆亚林、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系系主任刘运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主任宋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万安伦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春玲副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甄巍然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田维钢副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原平方副教授、廊坊师范学院系主任向淑君等围绕大会主题作重点交流,集中讨论了京津冀高校新闻出版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新闻出版类专业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新闻出版专业群建设体制机制、专业群未来发展建议与规划、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建设等实际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闻出版类专业群的建设推动了高校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北京市新闻出版类专业群启动于2013年,牵头高校是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新闻出版类专业群建设目的是让北京新闻传播类高校教学科研资源得到汇集,同时依托各自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新闻传播学相关院校科学研究的品牌。本次京津冀新闻出版类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汇集了京津冀地区新闻出版教学领域顶级专家和在教学一线实践探索的优秀教师,旨在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和沟通,为新闻出版专业的发展留下可借鉴的宝贵财富,为提升京津冀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建设水平,为解决新闻出版面临的问题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