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精神”座谈会
信息来源:新闻出版学院|发布时间:2016-03-07|文:常昕
3月4日下午,新闻出版学院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精神,并结合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等问题,就如何落实讲话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学校党委书记刘超美、宣传部部长张晓新、社科部直属党支部书记施节敏、新闻出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新闻系、网络与新媒体系、数字出版系教师代表出席座谈会。会议由新闻出版学院党委书记高杨文主持。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新闻系教师代表分别就新闻专业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发表了学习心得。陈勤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折射出领导层对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并存状态的关注,展现出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和用心。陈勤认为,我校应该坚定地把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定位指向新媒体方向,为打通两个舆论场、掌握话语权,培养更多具备新媒体传播素养的“正规军”。常昕老师表示,“2·19”讲话重申了新闻舆论导向性和党性,而党性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新闻学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地从理论、业务、实践等多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杨艳琪老师认为,新闻学教育既应当传授具有普适意义的新闻理论,更应当结合中国实际,让学生明晰我国的新闻体制和现实环境。在新闻业务层面,应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强、音视频采编兴趣大等特点,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吸收新闻理论,坚持正确导向。许抄珍老师提出,新闻学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并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陈勤(左上)、杨艳琪(右上)、常昕(左下)、许抄珍(右下)发言
网络与新媒体系、数字出版系教师代表分别从培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理论素养等方面,谈了“2·19”讲话的学习体会。刘千桂老师认为,当前的新闻出版业面临人口红利、管理红利、供给侧红利和体制改革的红利,我校的媒体教育应该抓住这些机遇并找到自己的特色。他提出,负面信息传播的社会影响调查是一个研究空白点,我校不妨在此方向上尝试突破。肖倩老师表示,结合“2·19”讲话中提到的“创新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等要求,我校应培养学生以下6个方面的技术素养和能力,即数据挖掘能力、舆情分析能力、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适当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以及技术的自我学习和跟踪能力。侯欣洁老师表示,“2·19”讲话中传达的导向意识要求我们从媒体的多重属性出发,综合把握媒体与技术、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生做出喜闻乐见、张弛有度的内容与服务。
刘千桂(左)、肖倩(中)、侯欣洁(右)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出要“培养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人才”。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魏超表示,教育的本质是改造人,而媒体是实现教育根本的重要工具。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背靠庞大的内容产业,如何让学生参与内容生产并创造“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的作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新闻出版学院副院长张文红表示,网络空间中仍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妨碍了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因此,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教授业务知识,更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新闻出版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漪提出,应当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和行业,通过“红色1+1”、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校园内意识形态引领的生力军。
魏超(左)、张文红(中)、邓漪(右)发言
施节敏表示,“2·19”讲话中提出的导向观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要求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新闻传播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社科部的教学引导应当从实践入手,将思政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结合起来。张晓新认为,“2·19”讲话实事求是地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要求、树立了标准,新闻专业教育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和方向,努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施节敏(左)、张晓新(右)发言
刘超美总结讲话
刘超美表示,“2·19”讲话不仅为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我校未来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考方向和勇于突破的动力。刘超美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就新闻出版学院“十三五”发展谈了自己的六点看法:一是立足学校“十三五”文科专业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编制好学院的发展规划。二是根据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拓展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紧抓国家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迫切需求的契机,探索国际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四是结合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比例提升的实际,通过加大教师社会实践力度和团队内的传、帮、带,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五是发挥学院与行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国内外交流合作要在深入、系统、精准上下功夫。六是班子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善于利用重要时间节点,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