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大学联盟校地合作高层论坛在北印举行
信息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10-23|文:贺建栋 张桂平
10月23日,京南大学联盟校地合作高层论坛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大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健,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校长焦向东,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田忠利等五位嘉宾受邀作主旨发言。大兴区人民政府、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印刷学院1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大兴政协常委、大兴区高知联主席蒲嘉陵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蒲嘉陵主持论坛
论坛以"融合 创新 共享"为主题,旨在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首都和大兴区的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
王关义发言
王关义在全面分析大兴区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大兴区产业发展新思路。王关义指出,北京印刷学院长期关注大兴区经济发展并围绕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开展持续研究,获得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结合大兴区经济发展数据,王关义认为,大兴区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利用有效资源实现最大结构效益。
焦向东发言
焦向东主要介绍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城市建设、大兴区建设发展规划开展校地合作的经验与思考。在发言中,焦向东从全面深化与大兴区政府的合作、做实做细与北京市安监局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中关村科学城的合作三方面介绍了服务地方的实践经验。他认为,第一,要解决好校地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第二,搭建社会服务载体是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重要保障;第三,社会服务能力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和学科资源整合运用的能力。
张大玉发言
张大玉主要就高精尖创新中心如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近期工作与经典案例,张大玉阐释了中心设置背景、中心概况和服务副中心情况。高精尖创新中心主要开展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绿色城市与绿色建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更新优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设计与管理大数据支撑技术的研究。张大玉以通州旧城区为案例,从历史人文角度出发,对旧区作用和价值进行评估,对重点和结点提出改造方案,介绍了旧城区域用地的规划布局。
方健发言
方健主要从聚人才、兴产业、促转化、破藩篱四个方面谈如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区,更好地服务大兴区产业发展。方健认为,科技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了有效的路径,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并为助推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无限活力。方健表示,我们要有效整合京津冀三地优势资源,为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走入中心主阵地的计划。
田忠利发言
田忠利提出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应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坚持中国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的新理念。他认为,要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国际化视野,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着力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和影响力的国际性设计人才。要开掘传统文化资源,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时代性创新,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全球设计艺术世界中去,推动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得以流通。田忠利表示,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新区文化发展将呈现出反映大兴新风尚、紧扣时代新主题的繁荣景象,并形成具有独特认知价值的文化品牌,引领大兴形象、大兴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后,五位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