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蓄力 求是创新 学校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顺利结业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23-08-27|文:培训班宣传组 |图:培训班宣传组|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按照校党委部署,学校56名干部教师参加了为期5天的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全体学员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认真学习、深刻思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管理创新等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嘉兴南湖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在瓜沥梅林触摸“千万工程”数字乡村,在浙大校史馆感受“渊源求是、争创一流”的大学精神。8月25日,培训班各项任务圆满完成,顺利结业。
学校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班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
在理论学习阶段,共有五位专家学者为学校干部教师授课。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国家杰青邱利民教授就本科生培养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他提出“一横多纵”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求是学院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为学校学生大类培养、政治教育及学务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浙江大学教授、原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围绕高校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了讲授与讨论,他从自己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提炼出了何为“中国特色”,何为“大学精神”,理论的阐述与实践的总结对学校建设中国特色行业大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教授作《学校发展与管理干部的责任》讲座,他认为领导干部应具备“六识七能”,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高校干部应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原校长李小年作《地方高校向高水平应用型转型的思考、实践和评价》讲座,他以浙江工业大学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具备的“七个方面”,强调了科研和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治理中的引领和基础作用,对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炜以浙江大学为例,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部署、高等教育现实基础与问题挑战、浙江大学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与专家热烈交流
几位教授的授课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更有情怀的温度。讲座后,参训教师与专家积极交流,纷纷表示在培训中拓宽了视野,加深了理论认知,拓展了实践思考。
感悟红船精神,增强党性修养
在实践环节,参训教师前往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加“重温建党历史 感悟红船精神”现场教学活动。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瞻仰革命红船,细品红船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下、红船前,每一位党员深刻体悟建党初心,坚定了理想信念。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体悟思想伟力,践行使命担当
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萧山瓜沥梅林村,参训学员参加“千万工程源起地,共同富裕、数字乡村,未来乡村”现场教学活动。干部学员们参观“千万工程”梅林展示馆、美好生活中心、健康服务站和乡村书屋等,并与梅林村第一书记进行座谈。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纷纷表示将自觉把案例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实际成效,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参观梅林村美好生活中心
在梅林村多功能厅进行座谈
感受百年名校,传承大学精神
在浙江大学校史馆,参训教师感受了浙江大学在“求是创新”精神引领下,经过渊源求是、探求崛起、调整发展、争创一流四个阶段,跨越一百二十年的辉煌历史。浙江大学伟大的“西迁精神”、竺可桢校长的治校理念和在国家建设中勇于担当的辉煌成就给参训教师带来了强烈震撼,激发了大家担当责任履职兴校的使命感。
参观浙江大学
交流学习体会,奋进时代征程
培训期间,参训教师分4个小组对每日所学进行了研讨,结合自身工作进行深度交流、热烈讨论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学校工作实际,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训教师分组学习交流
在结班仪式上,4个小组代表进行了学习感悟总结与分享,大家一致认为,经过五天的培训,学习了先进的理念,收获了推动工作的动力和方法;作为新时代高校中层干部,要树立家国情怀,要务实工作、敢为人先、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林在总结中表示,“培训有期,学习无限。希望各位教师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出版大学共同努力奋斗。”
学校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