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学校办学60周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处新发展
信息来源:科研处|发布时间:2018-10-11|文:
【编者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党委班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全校师生为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努力奋斗,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即将迎来学校办学60周年,学校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喜迎学校办学60周年 话北印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发展”专栏,回顾总结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上下众志成城,开拓创新,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讲述“北印故事”,解读“北印成就”,纪念办学60周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研处。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处紧跟国家、北京市科技政策调整的步伐,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聚焦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目标,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开启了创新科研发展模式、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新航程。
一、科研成果数量喜人,科技奖项取得突破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形势整体趋势向好,科研成果数量增长情况喜人,科研奖项取得重大突破。
截止到2018年9月,科研经费总计超过4000余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获批国家级项目及北京市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70余部,授权专利近10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9项。科研成果奖项取得新突破,蔡吉飞教授团队申报的“印刷品质量高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初审。刘玲副教授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批高水平项目脱颖而出,陈强教授等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孙万军教授等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李啸非副教授等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刘儒平副教授获批北京市科委科技前沿新材料领域课题、李东立教授获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张晓新等人获批北京市社科基金、叶新教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衣凤鹏获批国家新闻出版署课题、孙志成副教授获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联合资助项目。
二、科研平台建设成绩突出,质量内涵显著提升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科研平台建设重点从条件建设逐步转向内涵建设。平台立足服务行业,服务北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领了行业发展和进步。
国家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实验室”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出版物物联网应用、出版物大数据、数字出版物等三个研究方向出版多篇论文和专著,申报立项多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显著。实验室发布了国内首份《新闻出版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行业报告,制定了新闻出版领域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相关的国家标准,引领了物联网技术在新闻出版领域的研究应用。此外,实验室还多次举办新闻出版领域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和新闻出版业大数据沙龙等活动,并协助开展“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等工作,服务行业能力广受业界认可和好评。
“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实验室”获批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重点实验室
依托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委托的《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的研究编制工作。该指南针对当前北京出版物印刷出现的供需结构不均衡、服务保障不充分、升级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对标首都核心功能,提出了北京出版物印刷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了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和城市运行的印刷品名录;设置了若干保障区、保障点、后备保障区、预留承载区;建立了动态优化调整机制,提出了北京市出版物印刷升级保障措施。该指南作为适应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必然选择,是着眼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之棋,是解决当前印刷业瓶颈问题的积极有益探索,对行业发展和首都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借北京市哲社基地开启新一轮建设周期的契机,积极整合校内优势资源,建设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该基地聚焦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和国家及北京市出版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整合学校研究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关注北京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关键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新一轮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发挥学校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出版传媒领域研究优势,围绕出版传媒产业升级及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问题展开连续性研究,使基地充分发挥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智库作用。该基地将通过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出版传媒产业升级、数字出版与传播研究领域进行较深入的理论探索,取得一定的理论突破和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和北京文化及出版传媒产业改革和发展。
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三、合作交流层次显著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坚持扎根行业,服务首都,学校同行业交流层次显著提升,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2018年9月,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大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推动印刷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性、前瞻性、引领性、公益性协同创新平台。根据新闻出版署安排,学校承办了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2018中国印刷教育专题展、2018中国印刷教育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论坛、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筹备和成立大会,以及提供大会志愿者服务五项活动。会后,国家新闻出版署表彰了此次大会的协办单位,北印被评为优秀协办单位。
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
与会领导参观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
学校获评印刷业创新大会优秀协办单位
积极参与北京文化产业促进会专家库建设工作,向北京文化产业促进会推荐新闻出版、艺术设计及新媒体相关方向专家10余名,以期更好地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服务,进一步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首都文化创新发展中的咨询和参谋作用,提高文化创意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赛中,学校专家认真履行智库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担当意识,最大限度利用自身专长,提供智力服务,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将优秀成果转化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去,充分发挥了文化智库专家作用。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先后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中共大兴区委宣传部、山东省庆云县、浙江省苍南县、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国家邮政局研发中心、贵州出版集团公司、方正电子集团等政府部门及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
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四、加强内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科研服务质量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及北京市《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提升北京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北京印刷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及第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对现有的文件体系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从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制定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北京印刷学院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北京印刷学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北京印刷学院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北京印刷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北京印刷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制度文件。通过制度建设推动科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