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 推动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
【学科建设年】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6-01|文:郑阳 |图:鞠华 方耐|编辑:曹文露 王新营
5月31日上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文件、行业发展规划精神,强化学校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以战略的思维、系统的设计、综合的办法,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会,学习会由党委书记高锦宏主持。党政办、组织部(党校)、宣传部、党建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计财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线参加学习会,二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线旁听学习会。
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高锦宏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论述。他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化论述,深刻阐述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战略路径和战略目标,为我们建设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反复学、深入学、持久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以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凝心聚力,统筹协作,加快推进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高锦宏主持学习会并讲话
校长田忠利领学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讲话精神。他指出,随着《若干意见》的出台,“双一流”建设有了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中国高校有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怀进鹏部长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的具体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据《若干意见》和怀进鹏部长讲话部署,进一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扎实推动一级学科建设,遵循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深入推动落实学校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12项重点任务27条具体工作,深化改革、精心建设,努力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校长田忠利进行领学
党委副书记彭红领学《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刷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及《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指出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下,要把握行业“十四五”发展趋势与需求,了解行业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系统研究、方向指引,紧盯行业攻坚方向,紧抓关键核心技术,在服务行业重大需求、北京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办学优势发挥,实现学科的发展。
党委副书记彭红进行领学;副校长王关义进行重点发言
副校长王关义以“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为题作重点发言,指出大学及学科建设应当立足中国实际,学校学科建设要找到中国特色,立足出版业发展实情,探索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科建设的路径和模式。要构建以出版学科为引领的学科发展模式,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坚持服务出版强国、印刷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和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大需求,提升服务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促进形成跨学科跨界交融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交叉学科建设。
研究生院院长王巍汇报了“学校学科建设规划方案”,指出以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出版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加强高精尖学科建设、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为两大支撑点,以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可行性四大原则,以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凝练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搭建方向团队平台一体化学术组织、对标对表开门纳谏绘就蓝图四大任务,以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学科团队、科学研究、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声誉八个具体规划,分五个阶段开展12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
交流发言阶段,科研处处长高振清以“聚焦学校学科建设推进科研工作发展”为题,谈了学习体会和感受。他指出,要把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做实,不断强化学科高点,培育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增长点,以实现科研水平提升,更好地支撑学科建设的目标。
人事处处长杜明芳以“以学科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水平,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保障学科建设”为题交流发言。他指出,以学科建设为引导,优势重点建设学科为牵引,以博士点授权基本条件和学科评估指标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把配置重点放在对现有学科的层次提升、类型拓展和标志性成果建设上,大力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制度激励,分类评价,分类成长。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院长齐元胜以“面向印刷包装行业转型升级的轻工与材料学科建设思考”为题交流发言。他结合印刷包装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和第四、五轮学科评估及未来的第六轮学科评估,分析印包学院材料与轻工类学科的总体情况,指出要进一步聚焦学科方向,汇聚合力,引育并举大力培养人才,做大做强团队,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高原”上建“高峰”。
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以“我校出版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交流发言,她从出版学科建设的紧迫性、出版学科建设的可行性、出版学科建设的行动路径等几方面分析指出,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出版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出版增列学科专业目录为契机,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力争在服务北京、服务行业中创品牌,在出版人才培养上谱新篇,为出版强国建设做出北印人应有的贡献。
新媒体学院院长杨虹以“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建设”为题交流发言。他讲到,“新文科”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理念为“新艺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国家政策同样为艺术学科发展指明了前景与方向,要坚持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深度参与社会现实改造、辅助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不断推进“新艺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作出贡献。
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成员线上参会
高锦宏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在全面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机遇多,挑战大,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高校分类管理发展,依据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部署,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为深入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他强调了四个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一是提高站位,统一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要站在教育分类发展的大背景思考探索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实施路径,找准学科定位,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优势和特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办学规律,全面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加强统筹,合力推进。学科建设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复杂性,强化学校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共同支持、重视学科建设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围。要深入研究,遵循规律,与时俱进精准定位,进一步科学规划,查找不足,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学科建设特色发展,努力提升已有12个一级学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努力在彰显学校特色、支持支撑学科建设平台、学科建设队伍和团队、学科建设能力和水平、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五方面寻求新时期的重大突破。
三是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一流学科建设要有一流的治理水平做保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健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科教融合体系,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创新资源保障模式、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培育科研创新团队。瞄准国家战略急需领域,融入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推动现有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打破学科壁垒,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艺科建设,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四是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建设一流学科,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近几年,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春季学期以来,学校全面推动“十四五”规划的落实,大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满怀信心,自强不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以遵循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精神,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努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