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奋进中的北印】坚持固本强基 突出特色发展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奋进中的北印】坚持固本强基 突出特色发展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3-07-03|文: |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编者按: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踔厉奋发。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围绕大局全局书写奋进之笔,全面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千秋立志建伟业,北印青春正激昂。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学校即将迎来第四次党代会,为全面展示学校近五年事业发展成果和特色做法,全景式展现师生的初心使命和精神风貌,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奋进中的北印”学校发展成就系列宣传报道,旨在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广大师生为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接续奋斗、勇毅前行。这一期,让我们共同回顾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新一轮审核式评估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坚持固本强基,突出特色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育复合应用型出版传媒人才的使命和任务。

一、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探索实施大类招生与培养,拓宽专业口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订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从2020级学生开始执行个性化辅修制度,开设专业型辅修、研究型辅修和兴趣型辅修三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双培、外培计划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平台。继续深入推进各类实验班培养模式,完善卓越工程师、卓越新闻出版、卓越传媒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新闻出版领域,开设“韬奋班”“志兴班”“管理菁英班”;面向印刷包装领域,开设“毕昇班”“雅昌班”“机械工程卓越班”;面向国际化,开设“传播学国际实验班”“中美艺术实验班”,体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为行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卓越人才培养

二、专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紧贴服务首都功能战略定位调整、行业转型升级和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学校招生专业27个,涵盖工、文、艺、管四大学科门类。积极探索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第一志愿率、转专业率、毕业率和签约率等为主要量化指标,开展专业监测、评价、预警和调整。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科技、产品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新媒体艺术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停招5个专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出版传媒全产业链的专业格局。

三层次专业发展格局

以北京市高校分类办学专家入校检查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完成对专业建设规划思路的梳理,形成了“特色主干专业群”、“特色支撑专业群”和“特色关联专业群”的三层次专业发展布局,实现专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专业高原和专业高峰。近年来,获批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评14项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6项。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

三、协同推进大思政教育,育人意识明显增强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构建具有首都韵味、行业特色、北印风格的思政课话语体系。出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采取集体备课形式,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每门课程教学大纲中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章节中明确课程思政切入点。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建立课程思政案例视频库,构筑立体、优质的“课程思政供给内容”体系。《新闻编辑》课程获评北京高校首届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5门本科课程荣获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荣获第三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新闻编辑》课程获评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

不断强化实践育人。学校大力推行“校企结合、真题真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育人模式,实施主题引领,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事件举办相关主题毕业设计展。2020-2023年的线上毕业设计展以跨媒介的展示形式和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呈现了毕业生的优秀作品,有效引领青年学生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同频共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2020年的线上毕设展首日访问量突破 10万次。

2023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幕

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日益显现

开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班,设立“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重点教改项目。近三年来,组织开展基层教研活动、教学思想大讨论、“金专”“金课”建设等培训和研讨活动共计413次,较好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学校获评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3人,青年教学名师奖4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5名教师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北印学子在“互联网+” “挑战杯” 等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300余项,每年获奖超过800人次

北印学子在服务国家大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积极组织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和高水平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引导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团队。2019年以来,共获批12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3项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93项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北印学子在“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全国和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34项,1600余人次获奖。200余名学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冬奥冬残奥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国家大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继续推行“英语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和“学业辅导计划”,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本科生国内升学率均大幅增长。

五、招生宣传形式不断创新,生源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招生宣传形式多样,以出版与传播、印刷与包装、设计与艺术三大优势特色领域为引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矩阵式招生宣传模式,凝练特色、亮点,动员一切力量和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影响、吸引优秀考生。

开展多种形式招生宣传

开展校园开放日

学校生源质量和录取分数、位次稳步提高,生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普通类专业在京外全部一本招生,北京地区的学生录取分数、位次逐年提升。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的高校,新增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绘画等3个专业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招生。

六、教育教学基础逐步夯实,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以2019年5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教学基础建设工作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以9大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基础建设与综合改革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9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深入分析学校在高等教育发展新变化的适应度、与出版传媒行业发展新需求的达成度、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的匹配度上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以《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指南,以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为主线,坚持系统谋划,坚持改革创新,抓好“金专、金课、金师”建设,突出思政育人、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能力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八个强化和二十八项具体举措,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力强化数字教育建设

大力强化数字教育建设。加大对传统教室的数字化改造,完成11间智慧教室和89间录播教室的建设。新建了“移动评教”“毕业设计作品展”等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优化和完善升级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等已有教育教学管理平台。采用“引进+培育”方式不断积累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引进完整的优质在线课程519门(省部级以上“金课”156门)和57TB教学示范资源包涉及的2089门课程。学校自主构建的“印苑e学堂”教学平台,具备校本课程利用优质资源进行“一键建课”和教学资源导入功能,为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资源迭代提供便利。由本校教师创建的670余门高质量在线课程和16TB教学案例和学习资源,确保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平稳有序。

智慧教育整体系统架构图

坚持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与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并重。充分利用校内外评估数据,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闭环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健全校领导、校督导、中层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听课评课制度,利用在线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和移动评教小程序进行可视化的评教信息实时反馈,打通教学质量保障最后一公里,形成完整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馈—持续改进”全链条式质量保障闭环。

印包学子在“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和第三方评估工作。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突破口,形成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印刷工程、机械工程和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首批校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持续推进专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委托北京纳人公司、麦可思公司等第三方给出评估结果形成质量评价报告。2023年6月,印刷工程专业正式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