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放歌 替时代立传
学校举办第二十八期“校长有约”暨专题思政课
信息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24-12-26|文:高宇航 乔京程 |图:郭超|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25日,学校第二十八期“校长有约”暨专题思政课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七会议室举办。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党委副书记白莽,党委常委、副院长刘益,学工部、教务处、团委负责人,2024级学生代表以及青马班、团校学员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校团委书记王昕主持。
学校举办第二十八期“校长有约”暨专题思政课
活动在主题视频中拉开序幕。田忠利以《为人民放歌,替时代立传》为题讲授专题思政课,结合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的生动实践,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他指出,艺术源于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发掘生活底蕴,与人民同频共振。艺术创作还要“兴观群怨”,通过情景和意象之兴,将真情寄于作品,引发民众的审美感动和心灵感应,真正做到兴生活之象,寄时代之情;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正如俄国的托尔斯泰通过细腻的洞察与笔触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反映和深刻剖析,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唐代诗人杜甫胸怀人民,替时代立传,为人民歌哭,被后人尊为“诗圣”,文艺创作者要深入时代场景,面向伟大奋斗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以最大的热情、最真的温情、最诚的深情颂扬伟大时代和时代的创造者,让创作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艺术创作还要把握好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审美性,既反映出时代生活的风貌,也创造时代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还要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彰显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韵味和“为情造文”“神之骏发”的情采,把具体、真实、现实的人,刻画为有血肉、有情感、有梦想的艺术形象,塑造出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典型形象,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他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辜负时代召唤,与人民同心同德,创造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艺术高峰。
田忠利讲授专题思政课
授课结束后,在场学生积极分享学习感受,并就如何在设计产品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和功能需求、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在新闻传播中更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等问题与田忠利进行交流。
与会学生互动交流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专题思政课,对“第二个结合”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和美育素养,勇担新时代出版青年的责任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