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毕业季】传播学院“换乘”毕设展启幕 双展区联动诠释学科实践创新

【毕业季】传播学院“换乘”毕设展启幕 双展区联动诠释学科实践创新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5-06-22|文:郭瑾 周婷 |图:戴明远 王珮寅 王雨桐等|编辑:曹文露 张炜

6月18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2025届“换乘”毕业设计展在北京荟聚开幕。展览通过北京荟聚与北印新创大厦双展区联动,构建“校园创作—商业场景”的实践换乘通道,呈现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社会价值的实践成果展示。学校党委书记张鑫,党委常委、副院长刘益,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林,教务处、党委学工部、团委、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新闻传播学院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北京荟聚总经理周欣及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共同见证“换乘”展启幕。

“换乘”毕设展北京荟聚开幕现场

张鑫在校内展区体验了“盲文寄语”、乐虎留言墙“连线地图”等互动设计。在北京荟聚展区,深度感受双展区联动背后的“换乘”深意,指出展览是“高校智慧与社会需求的接驳范本”。在观展过程中,张鑫重点了解了参展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学习收获等,多次强调教师需赴行业进行挂职锻炼,吸收经验和养分,并将实践经验反哺教育教学。

师生参观“换乘”毕设展荟聚展区

刘益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换乘”主题巧妙地将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性与同学们的成长经历相融合,生动地展现了大家在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蜕变。毕设展作品关注非遗文化传播、消费者研究、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等社会问题,体现出毕业生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寄语毕业生在追求学术进步的同时,也要将目光投向社会,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周欣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毕设展是北京荟聚开业10年来首次与高校共同举办的成果展。北京荟聚是北印的校外实习基地,双方此次共建的可循环展区,将学生创作置于真实商业场景中接受公众检验,实现了“从课堂到市场”的实践“换乘”。这种模式既助力学生作品落地,也为企业提供了创新思路,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典范。

“换乘”毕设展荟聚展区

在荟聚展区,观众们在学生主策展人王宇晨的引导下,依次体验“透过车窗看主视觉”装置、NFC互动作品以及盲道体验和环保主题墙绘等作品,感受技术与人文的碰撞。随后,全体人员乘坐大巴“换乘”至学校新创大厦13层展区,通过快闪影子剧《光影换乘》与 “刷卡开门”仪式,开启第二阶段观展。该展区观展由学生策展核心组成员吴悦梦引导,展览现场以地铁报站音效、动线规划强化“传播旅程”的沉浸式体验,实现双展区的有机联动。

“换乘”毕设展学校展区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耿蕊表示,北京荟聚作为学校重要实习实践基地,多年来支持师生完成多项“真题真做”项目。“换乘”毕设展的双展区设计,正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体现——通过“校园创作+商业场景落地”的模式,为学生搭建从学习到实践的“换乘站”。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尽显智慧是“换乘”展的一大亮点。新闻传播学院与新媒体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联合完成的部分作品,借助交互装置等新兴技术探索人文边界,关注非遗文化传播的《张铁生的铁艺人生》、聚焦弱势群体权益的《导盲犬供需困局背后的视障群体出行权益保障》《身份容器——城市消费体验中的交互影像装置设计研究》等作品,既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 “换乘智慧”,也彰显了“传播赋能社会”的责任担当。

荟聚顾客现场体验

师生参与项目互动、观看影子剧

新闻传播学院毕设展工作源自广告系《展会实务》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自2015年起坚持以“理论+实践”模式,连续七届承担二级学院毕设展策划。本次“换乘”展由广告系郭瑾、网络与新媒体系周婷两位教师联合指导,依托北京荟聚实践基地,首次实现跨专业协同指导。广告学专业大三学生与优秀毕业生组成策展与执行团队,将课程所学转化为双展区落地实践,成为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

“换乘”展将持续至6月30日,期间将同步举办“换乘论坛”“创作者早餐会”等活动。正如张鑫对毕业生的寄语:“带着‘换乘’的勇气重构时代连接。”这场展览既是 2025 届学生的学业答卷,更是广告系25周年发展中产学研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为传媒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