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3-18|文:杨晗 |图:白艳鸽 何劲松|编辑:慈妍妮 王新营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总结部署学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相关工作,3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曹文军,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新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杨文主持会议。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述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立场、使命任务、原则要求及重要保障,为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强化大思政工作体系,积极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制定“大思政课”建设方案,认真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打造“大国出版”大思政课,获批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师生荣获第十一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等奖项,思政课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

曹文军讲话

曹文军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和教师代表发言后,代表学校党委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创新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一线思政课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对下一步如何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曹文军指出,作为国内唯一以出版为学科专业特色,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对人才培养的政治思想文化根基要求更为突出和严格。首先,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握讲话实质,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从目标意识的角度准确把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其次,要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协力共发力,健全“三全育人”模式。再次,要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建设课程优质、师生共情、良性互动的思政“金课堂”,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育人成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曹文军强调,“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高度。打造思政“金课”,必须将教育教学的根本回归到课程。无论是线下课堂、网络课堂、数字虚拟课堂还是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能替代第一课堂和线下课堂教学,这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着力推动思政课堂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学理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价值引领上作出不懈努力。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按照“六个要”的标准,提升教师思想水平与专业素养,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教师代表依次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房宏婷汇报了学校思政课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她表示,学校思政课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立足学科特色优势,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出版、印刷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体系,全面深化具有北印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同时,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深入挖掘红色育人资源,建设了多个红色文化“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产出了多个红色文化育人新成果。学校思政课质量不断提升,受到学生广泛好评,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学科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课程”这一核心,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好数字化平台,积极推进“网络课堂”“反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教研共促,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会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助力思政课堂建设。与会老师分享了自己对“3·18”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以及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一是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围绕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讲好思政课。作为行业类院校的思政课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深化思政课和出版印刷行业的融通,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主动融入行业特色,切实推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善于讲故事和讲道理,运用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典型的故事和人物来讲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二是要善用“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让思政课在实践中“铸魂育人”。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探索了一系列新形式,例如“行业领军人才进课堂”“馆课融合法”等。我们的《大国出版》思政课,把出版行业的领军人才请进思政课堂,实现了高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了思政课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三是要坚守师德规范,做学生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思政课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育人使命,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孙兰友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是给全体思政课教师上的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五年来,其高远的立意、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至今重温,仍觉回味无穷,燃起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上强烈的方向感、使命感、振奋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版块,内容庞杂、理论深厚,更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密切关注理论难点、社会热点,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明白、讲清楚。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真心真情关心关爱学生,用理论的魅力感染学生,在不断提升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陆洋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常学常新,不断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思考。我们坚持用“大思政课”理念拓展育人资源、育人场域和育人主体,赋予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讲好道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指引下,学校心系“国之大者”育新人,旨在培养出既熟悉先进技术的文化传播者,又饱含精神底色的文化引领者。通过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立体化建设,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认清形势和任务,涵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势观、国际观和出版观,不断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廖小波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媒介、以问题为起点、以讨论为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同参与和对话,面向现实热点问题,不断建构与生成知识、观点和方法,推动“教材-案例-能力”相融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解释学层面,以“求知”为目标,打造以教师主讲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难点,教师侧重挖掘教学案例中所蕴含的“原理类”真理,结合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等规律。从现象学层面,以“求能”为目标,打造以学生主讲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教师为学生构建特定案例情境,从现象级问题入手,通过学生主讲来生动还原案例故事的情节、人物经历等,引导学生在获得直观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思考“机制”“原理”“逻辑”等深层次的“为什么”等,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与方法去认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而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邓笑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