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京港澳高校交流项目(北京中轴线创意设计工作坊)举办
信息来源: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09-01|文:张颖慧 |图:李文琦|编辑:曹文露 张炜
8 月20日至 29 日,2025 京港澳高校交流项目(北京中轴线创意设计工作坊)举办。此项目由学校设计艺术学院申报,联合澳门科技大学共同举办,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为推动北京高校与港澳高校开展教育交流的重要资助项目,外事处以及港澳台办公室积极支持、协调配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美术学课程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光辉带领3位教师和16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来校,与学校师生共同参加2025京港澳高校交流项目第一阶段(北京段)学术交流活动。
2025京港澳高校交流项目(北京中轴线创意设计工作坊)举办
本次活动以进一步增强文化强国使命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综合专业素养的设计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专家报告+实地调研+分组研创+展示汇报”四维联动的形式,促成澳门科技大学16名学生与学校设计艺术学院16名学生两两结对、深度协作,共同深入探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脉,以专业设计语言诠释中华文明的壮美底蕴与厚重内涵,为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当代发展注入鲜活活力。作为京澳高校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践,本次工作坊旨在通过系统挖掘北京中轴线的深层文化内涵,推动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创新转化与应用。活动期间,参与师生团队全面梳理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脉络,细致剖析其建筑形制特色,深刻领悟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为后续设计创作筑牢认知根基。
学术报告现场
工作坊邀请了建筑、历史、文化创意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学术报告。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建平教授围绕 “中轴线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 开展专题讲座,他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对称美学、等级秩序等理念,对现代设计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我们需以创新设计手法为纽带,让中轴线文化以更贴近当代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高红清博士从多学科视角对北京中轴线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同步分享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为师生们搭建起“理论 + 实践”的学习桥梁。讲座为师生们构建了系统的中轴线文化理论认知框架,更从多维视角启发了后续设计创作的思路与方向。
参观首都博物馆
在实地调研环节,师生团队沿北京中轴线脉络,依次走访永定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等15处重要遗产点。从 “晨钟暮鼓” 映照的老北京生活韵律,到紫禁皇城彰显的传统礼制秩序,再到钟鼓楼飞檐、永定门斗拱等标志性建筑的细节之美,大家以脚步丈量历史纵深,用镜头捕捉文化肌理,切实感受中轴线景观“连点成线、聚线成面”的整体魅力。此外,师生们还走进首都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在文物陈列与古建遗存中触摸历史脉络;在专业讲解员的深度引导下,近距离赏析中轴线建筑的宏阔规制与精巧工艺,深入解读建筑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与文化意涵。这些沉浸式考察经历,不仅为师生们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更让传统文化成为设计创作的“源头活水”。
北京中轴线调研现场
参观博物馆等地
8月29日,本次工作坊设计成果展在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工作坊创意作品集中亮相,部分作品从故宫角楼的晨昏光影变化中汲取灵感;有作品将中轴线建筑纹样与现代视觉语言结合,打造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感的设计方案。展出作品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深度融合,是京澳学生对中轴线文化理解的生动表达,两校学生共同深入探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脉,以专业设计语言诠释中华文明的壮美底蕴与厚重内涵,为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当代发展注入了鲜活活力。
北京中轴线创意设计工作坊成果展
据悉,10月份,将开启2025京港澳高校交流项目(魅力大湾区创意设计工作坊)第二阶段(澳门段)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将赴澳门科技大学开展相关活动,在第一阶段活动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京港澳人才深入交流、融汇互鉴、共同发展,深化与港澳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京澳青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促进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打造学校与澳门高校间高水平务实交流平台。
北京中轴线创意设计工作坊成果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