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快讯» 新闻出版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共同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

新闻出版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共同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

信息来源:新闻出版学院|发布时间:2014-09-25|文:常昕

    9月24日下午,新闻出版学院党总支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多功能厅联袂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来自两个学院的近20名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媒体融合与协同创新”这一主题,结合学校第三次人才会议的有关精神进行了专题研讨。党委副书记赵盛伟全程出席活动,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俊平主持会议。


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特别邀请了学校规划处处长曹鹏教授做了第一个主题发言,曹鹏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时代的格局和面貌,web3.0时代最典型的媒介运行法则是马太效应、长尾理论和蝴蝶效应。曹鹏认为,媒体融合发展的要义在于,媒体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报纸的前途,媒介融合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融合,媒介融合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内容问题。他结合北印自身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勇于破除思想上的枷锁,理智谋划未来,最重要的是要行动。二是谋划战略调整,统筹考虑国内外环境、市场、技术、人才要素,调整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培养模式。三是高度重视年轻人,给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四是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在某些领域和层次上极致发展,支持适度超前的研究。五是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发互联网教学内容,使O2O成为教学模式的新常态。

    会议安排的第二个主题发言人是新闻出版学院党总支书记魏超教授。魏超教授围绕“时代巨变呼唤理论出场”、“研究者的定位”、“为什么要协同发展”、“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我们的主要任务”等五个方面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新闻出版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之间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魏超认为,已经落败的媒介事物和正在兴起的新媒体力量共同推动着时代的巨变,但基础技术在这一时代中应是第一生产力。学界、理论界面对新时代,应该在理论界定、业界成果评估、提供咨询、引领前沿等层面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并努力推进协同创新。魏超表示,新闻出版和信息工程两个学院协同发展的基础源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化和互补性,新闻出版学院在应用基础理论领域的创新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应该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进行微创新,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持续创新。最后,魏超就媒体研究的具体合作领域与两个学院的理论中心组成员交换了意见。

    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陈丹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媒介融合强调各个媒介的优势联通和融合,这与协同创新在本质理念上是一致的。数字环境下出版业与新兴媒介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出版相关各个媒介的融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媒介和产品之间的融合。数字出版恰恰是出版和新兴媒体融合的产物。两个学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联动:一是共同以信息时代为原点进行思维定位;二是在体制机制上进行融合,比如在学院和专业更细部层面上加强开放、开展合作;三是共同寻找自己的主营业务,并围绕主营业务开展合作。

    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曹少中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该学院近年来围绕“传媒信息学”的理念进行了更具特色的学科方向设定。信息工程学院和新闻出版学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曹少中提议两个学院今后以专题的形式就学院之间协同发展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借助项目研究、学术会议等相互借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


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在热烈气氛中持续了近两小时,赵盛伟认真听取了所有发言,并进行了总结。赵盛伟表示,两个学院的主题发言都体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充分的思考深度,这是值得自信和自豪的。这种学院间密切沟通、集体学习的党支部民主活动形式非常好,值得推广和宣传。各二级学院要在下一步继续探索长期合作的机制、模式和方式,从而提高理论中心组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