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快讯» 新媒体学院动画专业师生视效设计助力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演出

新媒体学院动画专业师生视效设计助力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演出

信息来源:新媒体学院|发布时间:2025-11-04|文:马潇婧 |图:卜小丽 孙思宇|编辑:曹文露 张炜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系列成果展演主单元“青春作业”于11月2日在老舍剧场圆满演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多位领导、艺术家出席观看演出。在此次展演中,由动画专业高妍玫教授任艺术总监,动画专业教师、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成员卜小丽、马潇婧、何灵运和多位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师生团队,圆满完成了敦煌数字舞蹈作品《伎乐·数境》的视效制作。该作品由青年舞蹈家、编导黄路霏主演。

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现场

团队在仅有30天的制作时间内,与动捕系统提供方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黄路霏老师密切沟通,共同确立了作品创作的核心——即舞蹈创作理念的革新。用前沿的数智技术,与千年的敦煌文化做一次深入对话,旨在探索敦煌壁画上“伎乐”舞者在当下的数字转译和诗意表达,拓展传统舞蹈与剧场的边界。观众不仅看到台上的真人舞者,更能看到她在数字影像中投射的情感延伸,建构一个综合的、虚实相生的场域。创作主要实现了“文化内核驱动技术,以‘沙聚成圆’转译敦煌神韵”“AI与动捕协同,攻坚‘风格统一’与‘神韵捕捉’”“混合编排实现‘共生’,以数智‘活化’传统”三方面的探索突破。

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片头

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舞者数字人

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动捕跟随特效

敦煌数字舞蹈《伎乐·数境》动画片段

本次创作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炫目的数智技术与厚重的传统文化气质。团队让“技术”成为“整个数字舞蹈剧场作品”的叙事语言,契合胡旋舞的动态本质,暗合了敦煌文化的脉络,让整体的视效影像都呈现出一种统一的、历经岁月、温暖斑驳的独特质感。面对实拍舞者、UE粒子、AE叙事特效、Maya三维卷轴等多元素材,团队建立了一套高效的“AI风格化工作流”。通过Liblib、Photoshop等工具对实拍影像进行逐帧风格化处理,让所有影像都呈现出统一的、属于敦煌壁画的斑驳与温暖气质。此次实践最终实现了一次彻底的“混合编排”。团队编排的对象不再只是舞者的“物理身体”,而是“技术与身体”的“混合体”。最终,舞蹈与技术在团队营造的这个“交互空间”中,不再是主次或附属,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共同成就了作品的整体性表达。

创作团队现场合照

此次《伎乐·数境》的成功,不仅是数字舞蹈创作的突破,更是团队近二十年来始终坚守以数智技术传承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又一重要实践成果。这一实践充分彰显了团队在内容的宽度”“技术的深度”“人文的温度”等创作维度的特质,不仅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成功案例,更是学院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且怀有人文精神复合创新型人才的生动实践。团队将继续以此为基石,探索数智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当代生命力的无限可能,让古老的智慧以最动人的方式“活”在当下,与全球观众产生深刻共情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