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社记者董城来校作专题讲座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4-09|文:韦慧超 刘婷婷
为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两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让师生更加明确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4月9日,北印邀请光明日报社记者董城来校,在教A楼报告厅为各院系级党组织宣传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体辅导员、宣传网络信息直属党支部全体人员、大学生记者团记者、新闻出版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共计150余人作了题为“学习伟大思想 做强主流主场”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晓新主持。
董城作“学习伟大思想 做强主场主流”专题讲座
董城以党报记者、职业媒体人、十九大报道组副组长的身份,运用独特的视角,详实的案例,讲述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之后,新闻舆论战线的主要任务以及北京下一步发展大势、工作大事。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一是从十九大会议感受新发展、新变化。十九大会议会风简朴而又严谨,会议高效务实,会议报道风格求实亲民,反映了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成效;二是从十九大报告和全国两会精神把握新时代、新征程。通过具体的采访案例,董城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强调了十九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一脉相承,强调了抓好党的建设的必要性;三是重温“红船初心”,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他强调了新闻人如何胸怀家国情怀,精准宣传,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主流媒体矩阵;四是书写“首都答卷”,不断强化“北京担当”。董城介绍了北京当前工作中的一横一纵和正在落实的十五件实事,横即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纵即三件大事,精心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心筹备组织好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了北京作为和北京担当的问题。
讲座现场
聆听了董城的精彩报告后,师生积极提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被问及教育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如何增强学生对主流媒体的认可,他认为,主流媒体既要做到可信可读可亲,又要做到坚持知识密度和能量密度。对于如何处理党政宣传报道中的深度化和故事化,他认为主流媒体改革,应择价值大小而写,循中心工作对标、对表,写与时代相契合的内容。对于如何加强互联网噪音杂音的监管问题,他强调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总要求。把握好媒体管理与开放的尺度,鼓励新兴媒体做大做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张晓新作总结指出,董城的报告脉络清晰,内涵丰富,案例生动,逻辑思维强,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使十九大报告和两会精神得到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她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新闻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将报告内化为今后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职业发展追求,坚守政治立场,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新闻志向,甘于奉献,勤奋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向更多的人传播正能量和主旋律。
董 城:中共党员、《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光明日报社十九大报道组副组长,光明日报社华北区域党支部书记、北京记者站副站长。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专委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委网信办互联网新闻评议委员会委员。经常撰写供决策参考的调研报告,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三十余次作出重要批示。被授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多篇作品被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转载”,收入《中国新闻奖优秀作品集》《激扬文字》《深度报道写作原理》等丛书和教材。曾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八次获北京新闻奖。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在董城同志的事迹材料上批示:“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市委领导同志两次批示:“董城同志深入一线、沉下身子、扎扎实实搞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值得各家媒体学习”“董城同志透过报道的思考很深,不愧为多学善思的好记者”。担任中央宣传部《新媒体背景下党报内容优化》重大课题召集人,主持北京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重点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