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传统文化 “星火研行团”赴井冈山实践调研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4|文:王箐昕 |编辑:曹文露 张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两个结合”,传承发展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存明、郧在廷带队,北京印刷学院“星火研行团”实践团的学子们踏上了红色圣地——井冈山,开展了为期9天的井冈山研学之旅,深入学习了解井冈山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红色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耦合机制,推进构建红色文化体系。
“星火研行团”赴井冈山实践调研
本次实践分为课程学习和自主调研两个部分,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带领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为期4天的课程培训,包括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访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随后按照课题计划,实践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调研计划,进行为期2天的自主调研。
“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开班
开班仪式上,基地教师寄语大家要深化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成员们整齐高呼“遵守纪律,听指挥!”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会场,标志着本次红色研学之旅正式启程。
重温入团誓词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敬献花圈、整理挽联、肃立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崇高敬意。聆听英烈事迹,加深对峥嵘历史的理解。面对苍翠连绵、安葬着无数英烈的群山,全体成员整齐列队,举起右拳,庄严重温入团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在小井红军医院参加现场教学
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八角楼革命旧址、黄洋界哨口等地,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迹、参与现场教学、与讲解老师交流互动等形式,系统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深入领会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参加三湾改编情景教学
实践团成员走进“三湾改编”情景课堂,化身为1927年秋收起义队伍,沉浸式模拟队伍整编,让“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制度创新从教科书上的概念,转化为可感可触、鲜活立体的实践体验。成员们在一次次口令对接与队形变换中迅速形成默契,强化纪律意识,凝聚团队力量,展现了北印学子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坝上重走红军路
实践团成员参加坝上急行军体验教学,沿着蜿蜒山路行进一小时,按照任务要求打卡地标、采集草药,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历程。团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点燃了为理想奋斗、为信仰前行的蓬勃激情。
在坝上村做红军餐
实践团成员走进坝上村村民家中,亲手生火做饭,体验红军自力更生的生活场景。在劳动中,成员们不仅体悟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红军精神,还真切感受到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学唱红歌
实践团成员参加红歌教学活动。红色歌曲旋律铿锵、朗朗上口,展现了红军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嘹亮歌声在礼堂中回响,激发起团员们的斗志与激情。在学唱过程中,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光荣历史。
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
在互动教学环节中,实践团成员聆听了红军后代讲述的家风故事,从微观视角深入理解红军优良作风背后的家庭教育与精神传承。
学编红军草鞋
“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基石,也是党和人民不断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制胜法宝。在草鞋教学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在制作草鞋的过程中深刻体悟红军的智慧与坚韧。一双草鞋,不仅承载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映照出红军吃苦耐劳的光辉传统。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自主调研
对红军后代刘玉平进行访谈
在朱毛会师广场自主调研
7月15日至17日,实践团成员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开展自主调研,先后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龙江书院、朱毛会师纪念馆、白鹭洲书院等地进行调研。主要采取实地走访、问卷发放、人物访谈、收集文献等方式广泛收集课题相关资料,为后续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进行调研成果汇报;顺利结业
7月17日上午,“井冈情·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第三期64所高校团队一同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号报告厅进行前期调研成果汇报,分享课题研究初期成果及后续研究计划。学校的前期调研成果获得基地老师及多所高校的认可。当天晚上,基地举办结业仪式,北京印刷学院星火研行团全员顺利结业。
跨时空对望红军战士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革命圣地的学习之旅,既是一次难忘的青春记忆,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未来,星火研行团成员将把在井冈山的所学所悟传播出去,讲好“信仰里的井冈山”与“文化里的井冈山”,做井冈山革命精神和井冈山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