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京报馆走进新传课堂暨第十六讲“薪传课堂”开讲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3-11-14|文:李伊萌 |图:常雨文|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为传承红色信仰,增强新传学子担负新时代传媒人职责的意识,新闻传播学院“薪传论坛”系列第十六讲于11月9日下午在毕昇书坊开讲。京报馆馆长王鑫以“为未来之新闻界开一生面”为主题,讲授了京报馆的红色新闻事业史、邵飘萍先生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新闻+文物“活化利用”等内容,为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公开课。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岳秋、新闻专业教师与学生一同参加学习。
王鑫讲授“为未来之新闻界开一生面”思政公开课
王鑫从京报馆活化的意义、优势和定位出发,分别围绕“沉浸式体验:全方位五感和新媒体利用”“元宇宙plus:跨界合作与多元技术整合”“知识产权+科技手段助力文物活化”三方面讲述了如何对文物活化项目进行创新。王鑫在北京“中轴线”申遗大背景下,介绍了京报馆文物活化项目在促进商业发展,带动社会效能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即通过官方账号的全品类运维、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集市、红色文化会客厅深度联动、打造北京东西城民间自媒体聚合平台等多种创新手段促进项目运营。王鑫鼓励同学们勇于“破圈”,与同学们进行答疑互动。
王鑫授课
随后,京报馆讲解员祁兆姗为学生们讲述了邵飘萍先生创办《京报》的艰辛历程以及对中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互动
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报馆的历史,也了解到行业视角下红色旧址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机制。王鑫馆长在讲座中始终都在围绕“创新”展开,他说,只有传承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如何传承,用创新去传承。他介绍了很多新型的创新手段来服务于京报馆的红色文化,这些创新模式都令我们耳目一新。此外,他还鼓励我们要勇于“破圈”,鼓励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多去寻找不同的“可能性”。这堂生动的“薪传课堂”也令我们新闻学子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
——2021级新闻一班 陈雨欣
报馆馆长和讲解员的介绍令我对邵飘萍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新闻事业充满了敬意和向往。京报馆作为国内知名的新闻机构,在传媒行业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影响力。能够通过思政课的形式来了解京报馆的活化呈现和发展历程,对我们了解新闻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期待着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京报馆,也希望自己能够为新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1级新闻一班 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