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育人出新工程篇
【三全育人】新媒体学院围绕“课程思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信息来源:新媒体学院|发布时间:2020-11-30|文:付琳 |图:付琳|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1月25日下午,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师党支部联合动画教师党支部共同开展了以“课程思政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新媒体学院退休教授、教师党员李一凡做主题讲座,学院党委书记王晓林、副院长严晨,数字媒体艺术教师党支部、动画教师党支部全体教师,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数字媒体艺术教师党支部书记付琳主持。
王晓林简要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和要求,希望全体党员、教师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高度深刻领会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艺术教育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尽快形成一批示范案例、示范课程、示范教师,通过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希望更好地带动和促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确实地做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
李一凡讲授《课程思政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李一凡以《课程思政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指出,思政课是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共同将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他从命题、解题、破题的三个层面讲解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思考。李一凡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发展中红色文化基因与家国情怀,艺术创作要承载历史基因和文化传播的使命,人才培养也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媒体、设计、艺术的发展要体现时代主题;从开放中国到数字中国不仅要读懂中国,更要建设文化强国,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李一凡的分享史料丰富,论证充分,语言精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同,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党课学习为今后课程思政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党员发言(左:吴徐君,中:高妍玫,右:矫健)
付琳在发言中表示,艺术类理论课程要在坚持目的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引领和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同时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内容为核心,以更新教学方法为抓手,结合学校出版印刷艺术等特色学科,推进红色印刷、红色出版、红色设计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红色基因。
动画教师党支部书记矫健表示李老师的分享给课程思政带来了新的切入点,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需要大家不断思考去完善方案,不断丰富添加内容,深入主题。
数字媒体艺术教师党支部党员吴徐君表示,希望日后可以结合新时代学生特色,开展相关的特色课程。每一位老师也需要多多学习、增加认识,更好更准确地把信念传递给学生。
动画专业教师高妍玫表示李一凡教授将专业与时政紧密结合,拥有大心胸、大格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深刻解读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凝聚了提升课程内涵建设、深度挖掘育人元素、分层分类持续推进的思想共识。下一步新媒体学院还将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发挥教师党员的示范作用,丰富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分层、分类、可持续推进的课程思政体系,自觉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