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研”路生花,终抵繁星——北印学子一往无前(二)

“研”路生花,终抵繁星——北印学子一往无前(二)

信息来源:各二级学院|发布时间:2025-06-06|文:朱紫睿 |编辑:和小婷 曹文露


经济管理学院 李婷婷

录取院校:北京印刷学院

回想起从2024年2月毅然决定考研,到2025年3月成功上岸,这一年多的备考时光,对我而言不只是与知识的较量,更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一个曾经被惰性裹挟的人,努力挣脱懒散枷锁的艰难旅程。

大一下学期,学校开展辅修项目,无需额外学费,且辅修学分能置换主修学分,面对这诱人的机会,我果断报名了编辑出版学的辅修课程。此后两年间,我奔波于两个专业课堂之间,当时只觉得课程有趣,却在无心之中为自己铺就了未来的道路。

2024年2月,我踏上考研的漫漫长路。起初,我难以确定考研的学校和专业,在向班主任吴玉红老师求助后,吴老师综合考量我的学业基础、兴趣爱好等,建议我报考本校的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既贴合我对编辑出版学的兴趣,又融合了市场营销知识,成了我前行的目标。

目标确定了,可动力却没立刻跟上。新传专业书上的名词术语纷繁复杂,理解起来较为费劲,常常为弄懂一个术语耗费大半天。英语更是难题,贫乏的词汇量让我在做英语阅读时速度慢如蜗牛,每个单词、每句话都像攀爬的阻碍。更糟的是,多年的拖延症如影随形,本计划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可常赖床到中午;想专注学三小时,手机屏幕一亮,注意力就被吸引,半天时间不知不觉溜走。很多个深夜,回顾当日计划,全都落空,深深的挫败感将我淹没。

时间悄然来到9月,错过了暑假黄金备考期,我深知不能再浑浑噩噩。我找了考研搭子,每天相约自习室,给自己定下严苛的计划:每天保证有效学习8小时以上,完不成就不回宿舍,一开始我极不适应,痛苦不堪,好在我和搭子相互鼓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渐渐地,身体适应了这个节奏,从最初抗拒,到后来能自动进入学习模式。

如今回望备考旅程,我收获的远不止那张录取通知书。我见证了曾经懒散的自己,凭借日复一日看似微小却坚韧的坚持,重塑了精神骨架。我明白,成功上岸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未来征途漫长,但此刻的我,已告别过去那个浑浑噩噩、只会摆烂的自己,正满怀期待与勇气,迈向新的人生篇章。

新闻传播学院:张家美

录取院校:中央民族大学

“潺潺流水穿过了远山一座座”,考研故事告一段落。大三学年,因为觉得自己还想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所以在去年五月份我决定考研深造,也希望大家要在综合权衡职业规划与个人适配度后选择院校。备考时不必受限于“必须学满十小时”或者“必须早起”的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就我自己来说,在上午十点左右开始学习能保持一整天较为高效的状态。

对于文科类专业考研,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至关重要,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我个人的记忆习惯是以浏览、默读理解为主,配合手画思维导图效果更显著。同时我也深刻明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与其对某个细节钻牛角尖,不如先整体理解一遍形成大框架。回过头来重复理解时,一些细节也会在其中不断清晰,让人产生茅塞顿开的奇妙思维反应,这一点在我复试进行回顾时体现地尤为明显。

另外,太多辅导机构和考试经验贴把考研焦虑渲染得太过浓重,对我而言,打破信息差的有效方法是直接询问学长学姐,获得最真实贴切的经验,毕竟第三方经验和方法最多只是辅佐,最本质的内核还是在于个人的执行力和效率。备考期间,学院组织了多次学长学姐考研经验分享讲座,每一次都带给我莫大的收获。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希望大家尽早开始背书,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试错,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记忆法。

如果说努力是最重要的要素,那我想把心态放到和努力同等的位置。作为一个乐观的求学者,我认为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太差,或者说,过程的好坏以及结果的好坏并不会取决于一些世俗观念上的成败,而在于你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不会因为初试答题有缺憾而自怨自艾,而是耐心分析最差结果下能做出的最优选择,也不会因为学不完而焦虑不安,而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寻找最高效的捷径。

十一月一日是最关键的转折点,我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十三位伙伴相遇,大家身处异地,精神共存。屏幕拼成教室,北疆晨光与岭南夜雨在同频共振的那时交汇。来自不同地方和专业的大家却有着相似的困境和焦虑,在共鸣和感动的反复中相互支撑前行,构成我最有意义也最有效的冲刺阶段。因此我也祝愿大家在这段并不容易的历程中能够找到合拍的伙伴,相互陪伴共同上岸。

到了临门一脚的最终阶段,越重视也就预示着越难以忽视每一个细节,这时我总想把任何一条成功的经验都囊括或者照搬,但这并不现实。所以,就像学姐告诉我的那样,该捂住耳朵的时候就不要太关注路上的风吹草动,抓好主要矛盾,结果一定不差。

后来我常想起复试前一天那个站在春风里的自己:背着重重的复习资料,旁观着路边的风景。当我们埋头赶路时,春天也正载着未曾预设的可能悄然降临,充满着生命力。最后,感谢学院老师们的真诚托举,感谢学长学姐们的悉心指导,在前行途中给我驱散迷茫的勇气,也祝愿亲爱的大家前路生花,得偿所愿。

出版学院 郭金圣

录取院校:北京印刷学院

考研是人生的一张试卷,如果选择作答就必须用心去做好它,考研的前面是一道“必答选择题”,需要慎重选择未来。从去年5月份开始,综合考虑地域优势、专业氛围,以及个人性格、综合能力等方面,在学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我选择并在今年成功考取了本校出版学院的出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一直认为,在一个出版行业特色院校学习出版专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必答题”后,还有两道“基础填空题”和两道“专业材料题”。除了必须学好英语、政治两门基础公共课外,还需要深入和系统地复习专业课。在评估自己的优劣势科目后,我对复习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一开始我便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自己较为薄弱的英语,考研英语中各种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句子,组合成一篇篇我看不太懂、写不太会的英语文章,让我头疼了好一阵。但我明白,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对完型、翻译、写作等其他题型也有大的帮助。于是,我先系统复习了语法,再跟着资料,从单个词汇、句子再到全篇文章。认真研读历年来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坚持滚动复习,最终,收获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政治和专业课,我也积极向学院的老师请教,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脚踏实地理解记忆、滚动复习和刷题练习,也都收获较为满意的结果。

此外,还有“规划应用题”——认真规划复习时间。无规划学习时,我常常会发出诸如“前几天背过的书怎么就忘了”“昨天还会的题怎么今天就不会了”这样的疑问。后来我逐渐明白“规划”的重要性。无论是“滚动复习法”还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些学习方法,都需要规划好时间认真去践行,才能在越来越紧张的日子利用好每一天。

还有一道的“附加情境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考研过程中的焦虑紧张情绪,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复习过程中,各科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要在试错过程中认真复盘,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而且,生活和学习中也存在来自各界的纷扰,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给自己建造一个无形的“金钟罩”,给自己专注的时间,屏蔽扰乱自己情绪和学习节奏的信息。当然,学会走出那个“金钟罩”也很重要,拥抱大自然、做点感兴趣的事、和老师交流等都是不错的方法。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疲惫的身心需要自然、兴趣和交流来调整心态,才能继续蓄力往前。

考研是人生的一张考验我们对未来思考、学习探索、自我认知,以及能力提升的“试卷”,这张“试卷”不意味着全部人生,但如果你选择了,那就拿起笔,坚定地出发吧!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荆骏

录取院校:北京交通大学

2024年的12月,冬日的寒风悄然吹起,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踏上2025年考研之路,目标直指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学专业。我深知,考研的第一步便是广泛搜集信息,明确自己的考研方向。通过网络、书籍、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我深入了解了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录取情况、考试科目、参考书目等,让我对考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明确了考研方向后,我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备考过程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在基础阶段,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系统复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强化阶段,结合经典教材、网课和辅导书,逐章逐节深入钻研物理学。坚持每天背诵英语单词,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政治则通过刷题和背诵知识点来提高。10月,考研备战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并注重答题规范训练,力求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成功考取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设计艺术学院 李子雯

录取院校:北京印刷学院

回首这段考研之路,虽短暂却意义深刻。借此机会,我想用文字记录下这段备考的时光,也希望能为即将踏上考研之路的你提供一些心得与建议。我并不想把这段经历描绘得太过传奇或艰苦卓绝,因为真正走过来的人都明白,考研更像是一场和自己较劲的拉锯战——持续地拉扯、调整、再前行。

确立目标,是坚持的起点:最开始决定考研,其实并不算突然。我喜欢“设计”这个词语,我对它的理解是——新生与做自己。所以我希望能在这个方向上更进一步,去理解设计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社会价值,而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与美感的层面。所以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一旦下定决心,就意味着必须为之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感在备考过程中,成了我反复咬牙坚持下来的力量源泉。

理性规划,而不是机械重复:学习这件事,不能靠熬夜和焦虑来堆积成果。其实每当走进图书馆,听到窸窸窣窣的翻书写字声,每个人都会心生烦躁,包括我在内。所以我在备考过程中做了很多取舍,不盲从网上的“全套流程”或“经验帖”,也不受周围备考同学的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安排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

情绪管理,比任何方法都重要:很多时候,坚持不是因为你有多强的意志,而是因为你能接受那些“不想学但还得学”的情绪。我也经历了很多低谷,焦虑、自我怀疑。但我逐渐明白,那些“坚持不下去”“我累了”“好难”的时刻,并不意味着真的到了极限,而是情绪在试图劝退你。这时候,及时调整很重要——可以休息一两天,也可以找朋友聊聊,但绝不能因此彻底停下脚步。情绪管理,其实是考研中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关键的部分。

相信努力的积累,哪怕它很慢:备考的每一天都像是在磨一把刀,很多时候看不到明显进步,也没有即时反馈。尤其在专业课复习的前期,我常常感到迷茫,担心自己方法不对、理解不够,但回头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积累——一本书的笔记、一个名词解释的积累、一次模拟论述题的整理,最后都构成了我底气的一部分。考研是一个“慢”字当头的过程,要允许自己不完美,只要不停止走下去,终点就一定会出现。

写在最后:考研不是证明谁比谁聪明,而是谁更愿意相信未来,这段路教会我真正意义上的自律,也让我学会如何与困难和平共处。现在想来,清晨食堂的双夹饼很美味,晚上走出自习室挂在枝头的弯月也分外美丽。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