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向雅,育人达昌,让我们一起走近“雅昌教育奖”获奖者(二)
信息来源:教师工作部|发布时间:2025-04-29|文:教师工作部 |编辑:张桐 曹文露
师者人之范
辨惑正吾疑
一代代北印教师
用学术造诣启迪学生心智
以学者胸怀躬身育人事业
在第二十二届雅昌教育奖评比中,张文红获雅昌教育特别奖,黄蓓青、巫建获教学类雅昌教育奖,黄莹、孟艳芳、石佳子、李帅、杜宜浩获科研类雅昌教育奖。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倾听他们的育人故事。
科研类雅昌教育奖
-影视科研启新路 育人服务谱新篇-
新媒体学院 杜宜浩
杜宜浩,新媒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影学博士。近年来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北京印刷学院“科研标兵”、北京印刷学院卓越人才培育计划“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工作方面,杜宜浩长期从事影视文化、新媒体影像和动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电影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探索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中话语体系的建构。省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和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探索纪录片载体传承中国及首都历史文化的方法和路径。承担委办局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承接委托横向课题3项,以科研工作服务于国家及北京发展战略。
产学研融合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也是高校教师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场域。一直以来,杜宜浩努力将科研成果与育人紧密结合,并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途径。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上,将所开展的新媒体纪录片、短视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所承担的《视频创作基础》等课程中,鼓励学生以最新的思维和形式创作作品。
“以赛带练”是学科竞赛成果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课程教学之外,杜宜浩还承担新媒体学院学科竞赛组织工作,从赛事通知、集体报名、参赛投稿到领奖颁奖等环节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同时,作为负责人承办全国新媒体课程创新大赛,杜宜浩悉心鼓励和指导同学们创作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具有创新创意特点的作品,获比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打通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杜宜浩积极探索教学与产业结合的途径。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育人项目,与抖音集团达成合作关系,邀请行业教师参与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根据行业需求明确所要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积极探索“项目制”教学,将校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与课题教学结合,完成企业定制IP设计项目、企业宣传片拍摄、企业定制剧等项目,使学生能够在产业项目中得到锻炼。
作为青年教师,杜宜浩将继续探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和路径,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为建成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出版大学、培养高水平出版传媒人才贡献力量。
初心如磐扎根出版学科研究
启智润心培育国际出版人才
出版学院 黄莹
黄莹,出版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近五年,先后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校级重点等多项纵向及横向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高等教育学会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各类论文25篇,在CSSCI、SSCI (Q1)、A&HCI收录的多本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
曾获国际传播学会地区年会“优秀论文奖”、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所负责课程获校级“一流课程”、优质在线课程等荣誉,兼任《数字出版研究》青年编委。
在教学方面,作为传播学专业(国际出版实验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黄莹结合国际传播视域下国际出版人才培养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国际出版的专业知识中,将家国情怀、时代精神和价值导向融入教学,致力于通过国际化的出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家意识,提升学生对国际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黄莹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将国际出版的最新动态和实践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实践双语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出版行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所指导学生和所带班级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比赛奖项。
在科研方面,黄莹以学校学科建设为锚,潜心科研,逐步形成了三个“小而精”的科研方向——智能媒介的使用与日常生活、出版人工智能、期刊国际化,在三方面均形成了以高水平论文、课题、专著为支撑的系列成果,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高影响力学者”榜单。
为更好地服务学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黄莹曾担任原新闻出版学院院长助理,积极投入出版学科建设与出版国际化教育等各项工作。深度参与两届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国际出版学术周、出版硕博连读前置课程等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发与筹备工作,为出版学科建设与国际出版教育的提升贡献力量。
-育德启智 学研践履-
新闻传播学院 孟艳芳
孟艳芳,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委办局级课题项目3项,校级重点课题项目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8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顶级期刊发表9篇。多次获得各类学术会议论文相关奖项,获评北京印刷学院2023年度“科研标兵”称号。
在教学上,孟艳芳开设《网络与新媒体前沿技术》《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网络传播学》《元宇宙理论与实践》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教学形式,采用成果导向型教学模式,致力于将教学成果切实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提升。积极将科研需求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问题。
基于扎实的教学实践,孟艳芳成功获批两项教改项目,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选题,一步步指导学生完成学术论文并进行发表。此外,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助力学生学术成长。
科研方面,孟艳芳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积极筹办各种学术会议和论坛,邀请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参与,有效扩大了学校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孟艳芳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分组培训,给予悉心指导。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生们在这些平台上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并多次获得相关奖项,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自信,并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在服务社会方面,孟艳芳凭借专业知识为国家民委相关部门和多个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调研服务和决策咨询,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展现出对学术和科研的不懈追求。
孟艳芳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的担当与使命。
-匠心律己 智启包装-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石佳子
石佳子,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绿色包装、智能包装及功能包装材料的教学和研究。近五年,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等教改项目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讲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所在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等项目10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1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篇,EI检索论文3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2022届毕业生“我最尊敬的教师”及北京印刷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在教学工作中,石佳子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输包装》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竞赛项目融入日常教学中,以竞赛题目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所指导学生在中国运输包装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创新设计大赛、“济丰杯”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及全国化妆品创新大赛中获奖。
此外,石佳子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运输包装工程师资格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近三年有百余名学生通过了ISTA运输包装工程师资格认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科研与学生培养相结合,石佳子鼓励本科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十余项。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导本科生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二十余件,并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九件。
石佳子对待各项工作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品德和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匠魂铸德,械韵启新-
机电工程学院 李帅
李帅,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机械工程系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高级会员,中国草学会草业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高端印刷装备、智慧农机和物流装备的数字孪生、数字化设计、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北印科研计划青年卓越项目、北印课程思政重点项目、横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市教委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参与课程建设教改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其中2项为北京市创新创业项目。2024年,李帅作为印刷装备检测及故障诊断成员,积极参与对江西某企业印刷机质量鉴定,成果报告有助于法院进行准确裁定。
曾荣获2022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讲本科生《机械设计与制造-1(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与制造-3(机械制造)》《智能装备导论》等10门课程,主讲留学生《Engineering Graphic》《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1》《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3》等5门课程以及在职研究生班《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
李帅曾担任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辅导员,负责学生工作;担任2018级物流工程2班、2022级机械工程1班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2021北京市优秀基层团支部”和“2020-2021学年北京印刷学院十佳班级”;先后获评“北京印刷学院卓越人才青年英才”“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