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校级教学名师:做思想引领者,做行动带领者,做心灵陪伴者

校级教学名师:做思想引领者,做行动带领者,做心灵陪伴者

信息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2-06-20|文: |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组织了第十六届校级教学名师奖及第六届校级青年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学校教师冯柳平、胡虹霞、黄蓓青获第十六届校级教学名师奖,丁海洋、张佩、巫建获第六届校级青年教学名师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校级教学名师冯柳平、胡虹霞、黄蓓青,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

冯柳平: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冯柳平,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讲授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获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北京印刷学院毕业生“我最尊敬的教师”。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目前主持北京印刷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20余篇。

冯柳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过程,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和丰富思政案例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网络强国理念;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应用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素养。

她将新技术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虚”是通过动画、仿真软件、网上模拟实验,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形象化演示,以解决学生对抽象问题理解的困难。“实”是通过实际网络设备现场操作,在教学中进行现场演示,用实例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例如在枯燥的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教学中,用现实中快递系统的例子,并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冯柳平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新兴前沿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职场竞争力。近两年,她利用主持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图像版权保护技术研究”项目,指导了6名本科生进行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带领学生紧跟数字版权保护行业的新发展、新动向。

从教30余年,冯柳平全身心地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在工作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快乐。而教师也意味着一份责任,学生的成长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与鼓励。“教书育人是我的教学宗旨,将学生放在首位,给学生好的引导,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胡虹霞:用爱做好教育,用爱影响生命

胡虹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获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课程比赛三等奖,北京市优秀工会工作者,北京印刷学院“我最尊敬的教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近五年来,教学等级评定均为优秀。在《理论探索》《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困境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出版伦理研究》专著3部,参编教材《西方文化思想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主持和参加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委办局项目及校级科研课题16项。

“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和改变,而是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态度,去爱和影响学生。”胡虹霞如是说,也是这样做的。

胡虹霞主讲的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生思政课程中的重要主干课程,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从课程中有获得感,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来进行设计,完成了对传统思政课教学范式“老师在教室里讲教材”的突破,受到了学生们的更多认可和肯定。

每学期开课后的前三周胡虹霞都会和同学们进行“社会热点、人生困惑的分享互动”,在了解学生的同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课堂上进行“日常情感、情绪表达”互动,让课堂发挥心理建设、疗愈场的功能。而每讲完一个基本原理,她都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大家说”,鼓励同学们谈理论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点评,加深印象,学活原理。

近几年来,胡虹霞参加了多项课程思政建设的课题研究,多次参加专业课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参与指导学校专业老师参加“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首届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评比”“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帮助专业课老师分析课程思政目标及元素,提出课程思政要突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建立课程思政资料库。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案例和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政课程教学,协同作用发挥明显。胡虹霞表示,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之路的重要课题。建立认同引导机制、交流互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动力保障机制是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可以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不愿”、“不会”、“不能”与“不常”等现实问题。

工作20年来,胡虹霞始终认为爱心是做好教育的必要前提,把教书育人当成终生的事业来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用爱来做好教育,用爱来影响生命。

黄蓓青:用热爱浇灌,助力学生成长

黄蓓青,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印刷工程专业系主任,副教授,所授《印刷原理及工艺》课程为北京市和校级精品课程。获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我最尊敬的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了四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合作编著五本印刷专业书籍。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27项,主持制定一项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已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十余项。

黄蓓青坚持“德为师之本”,在努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同时,不断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按照“产出导向(OBE)”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课堂上,她采用启发式授课,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抛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每次课前抽出5—10分钟进行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前一次课程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上课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投票表决正确与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黄蓓青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尽可能开设研究型和综合型实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她要求学生能针对复杂印刷工程问题进行印刷产品设计以及印刷工艺设计,并进行印刷全流程实际操作,完成印刷产品的制作。线上授课时,她还开发了数字信息化教育手段,制作《印刷原理及工艺》慕课以及部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良好。

曾在本校印刷技术专业完成本科学习,执教近36年,黄蓓青对印刷工程专业充满了热爱,有着很深的专业情怀,积极致力于印刷工程专业建设。接任印刷工程专业系主任工作后,正值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关键时期,她即刻挑起了此项工作重担,投入了全部精力,认真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终于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专业老师的通力配合下,圆满完成了专家入校考查工作。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黄蓓青在教育事业中矢志不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