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光荣!我为国家重大活动做贡献!

光荣!我为国家重大活动做贡献!

信息来源:出版物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校团委 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09-06|文:出版物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校团委 设计艺术学院 |编辑:和小婷 曹文露


田忠利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

纪念大会广场服务保障指挥部执行副指挥、策划部部长、专家组执行组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让我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作为纪念大会广场服务保障指挥部执行副指挥、策划部部长、专家组执行组长,我带领策划部、设计团队对纪念大会整体活动的策划与布置展开设计,特别是围绕年号台、观礼台及广场相关要素进行数十次研究,充分体现“简约、高效、庄严、庄重”的艺术效果。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以出版特色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张晓东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曾带领设计团队完成了“金耀蓝”系列环卫车辆外观色彩设计,其作为“第零方阵”服务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时隔十年,在学校党政的整体部署下,参与到此次纪念活动的相关设计任务中,内心感到非常荣幸,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立足学校设计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国家级科研平台,组建了核心设计团队,全体师生团队成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包括年号台、观礼台及广场相关要素的纪念大会广场布置等系列设计任务,拿出了100多套设计方案,方案优化改稿上千次,汇聚创作智慧与学术优势,有力支持了此次纪念活动的举办。新时代新征程,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发挥学校“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特色优势,以爱国主义情怀与文化自信,抒写“北印设计”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新华章。

夏小奇

大会志愿者服装等设计团队负责人

学校出版物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够带领师生团队进行此次大会的设计服务,我感到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耀感。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清楚这不仅是一次服装设计,更是要为此次活动打造“流动的视觉名片”,用设计弘扬抗战精神、诠释时代精神、传递志愿者精神。我与团队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日夜的奋斗历程,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全力以赴的奉献精神,不断推敲和优化设计方案,在活动主题、服务理念、设计构思、款式、图形、色彩设计和面料选择等方面都做了严谨考虑,认真跟进打样制作,确保了样衣、样品对设计方案的高度还原,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实现了政治性、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功能性的有效统一。作为设计者,最大的荣耀莫过于能发挥专业所长,为国家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贡献力量,这份经历带来的使命感与荣耀感,让每个人都倍感振奋。

刘馨元

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接到任务后,我们以崇高的使命感开展设计工作,自始至终对作出精品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把握。这既源于学校在国家重大项目设计上的深厚积淀和项目负责人的丰富经验,也源于设艺学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保障和设计团队的全情投入、全力以赴。设计全程,四个多月无休,加班熬夜是常态,精益求精是状态。这也是我们以设计工作,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战历史的铭记和回应。经过检验,我们的设计团队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此次我能参与其中,为隆重的纪念活动尽绵薄之力,深感荣幸,也为学校拥有杰出的设计专家,培养了优秀的设计学生,倍感骄傲。

高扬

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接到纪念大会活动设计任务时,时间紧迫与任务艰巨的双重压力扑面而来。作为设计艺术学院教师,我深知这份工作的分量。那段日子,设计团队拧成一股绳,白日里团队成员各展所长、反复打磨细节,夜晚灯火通明仍在讨论方案,没有一人退缩。从创意雏形到最终呈现,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正是这份紧锣密鼓中的团结一心,让我们攻克了诸多难关。当看到设计成果完美呈现的那一刻,所有疲惫都化为自豪与感动。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专业的历练,更让我坚信:在国家大型项目中,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合力,肩负起国家赋予的责任,在磨砺中实现自我成长与飞跃。

巩伟婷

设计艺术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参与此次国家重大设计任务,长达数月,是我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在任务下达之际,忐忑与不安让我怀疑自己能否做好,但经过夏老师的带领与引导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夏老师的严谨示范、团队成员的默契协作,让我深刻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担当。这段经历更让我明白,设计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传递时代精神、彰显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为我今后参与主题性创作积累宝贵经验。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加认识到将个人所学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和责任,这让我无比荣耀。

施傅楠

设计艺术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非常荣幸能参与此次重大设计任务,这已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极为珍贵和难忘的经历。任务下达之初,内心虽充满紧张与忐忑,但紧接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便涌上心头。重大任务绝非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在夏老师的悉心带领和倾力指导下,团队成员高效协同、密切配合,在无数次的思想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设计方案历经反复推敲、不断完善,甚至多次推倒重来,让我深切体会到集体智慧的磅礴力量和团队协作的真正价值。在整个过程中,我的专业技能更加扎实,系统思维、战略眼光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冯思程

设计艺术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通过参与设计,我真正理解了服装作为“功能载体”与“文化符号”的双重价值,既要精准匹配特定场景的实用需求,更需在一针一线之间传递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设计工作者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新鲜血液,我们更应积极发挥专业所长,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在构思过程中学会用心,在设计工作中做到细心,在团队协作中体现齐心。未来我也将继续鞭策自己,在设计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始终怀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坚定前行。

许恬溪

出版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

参与此次重大设计任务,于我而言,是专业能力的深度拓展,亦是精神意识的深刻淬炼。这其中,沉淀着与民族记忆紧密相连的责任,承载着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的担当。能够以设计致敬历史、以创作服务国家,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千钧。整个设计过程中,夏老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我们指明方向,带领我们精准把握每一处细节。团队成员彼此信任、紧密协作,在多次研讨与修改中,我深切体会到集体智慧的温度与力量。今后,我将以更坚定的步伐继续走在用设计回应历史、书写未来的道路上。

王昕

校团委书记

历经现场参与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广场合唱任务后,今年再次有机会组织师生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广场合唱任务,我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自接到任务以来,100多个日日夜夜,57次校内外训练,合唱团师生在体能和专业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终于不负重托,于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引吭高歌,向英雄致敬,向祖国献礼!

看到电视直播画面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内心深处既是满满的骄傲,更是无限的感激,感谢学校党委殷切关怀和悉心指导,感谢学校各相关部门不辞辛苦日夜保障师生在校顺利生活和活动安全,感谢老师们在工作之余和假期时间指导同学们进行体能训练、专业训练、并为同学们讲授思政课,感谢合唱团带队教师和学生骨干为每一次训练的无私奉献,感谢每一位合唱团成员始终以高标准完成每一次训练、通过每一次考验……

纪念大会上青年激昂澎湃的歌声仍犹在耳,朝气蓬勃、担当有为也成为新时代青年最好的注脚。未来,我们也将以服务保障本次重大活动为契机,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带领新时代青年始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绽放绚丽之花!

刘余溢

校团委副书记、合唱团带队教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合唱团现场的第一个动作是转身望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映入眼帘、当战旗方队浩荡而来,我不禁热泪盈眶,深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北印广场合唱团出色完成了这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神圣任务,回望每一次训练中80名师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无一不是对先烈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精神的切实传承与生动实践。新时代北印青年定当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服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李欣宇

出版学院辅导员、合唱团带队教师

活动期间,我主要承担物资保障工作,这一角色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深刻体会。从每次训练前精准清点、及时发放餐包,到协助核对、登记设备道具的领取与归还,再到细致统计每位成员的演出服装尺寸与需求,每一项看似琐碎的任务,都需要高度的细心与严谨。这个过程使我培养出应对繁杂事务的耐心与条理性,为团队训练和演出的顺利推进筑牢后盾。我会把在活动中的所学所思所感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去,以抗战音乐、红色歌曲为精神养分,引领同学们以出版专业之所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在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勇担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戢泽羽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合唱团带队教师

作为带队教师参与此次合唱团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承载特殊意义与使命的珍贵历程。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北印学子的声音久久回荡。这一刻的荣誉与澎湃,不仅定格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更让我对“教育者”的身份有了更深的认知: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这份源自集体奋斗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了践行教育使命的初心,它将如明灯般照亮往后的育人之路,激励我始终以赤诚之心,引领学生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信仰、勇担使命,让青春的声音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刘浩宇

出版学院24级本科生

我们深入了解每首作品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还记得一次排练《请你检阅》,联合军乐团的指挥说大家的声音非常好听,但是这部作品要的是一种气势,请大家不要管合唱方法,尝试用“吼”的方式发声。大会结束后,观众对我们说:“你们唱得太有气势了,非常喜欢这个作品。”那一刻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成功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首都大学生昂扬的精神风貌。

王雨桐

新闻传播学院22级本科生

我有幸站在合唱团的第一排,面对着一排排雄姿英发的中国军人,背靠着三千位意气风发的同学伙伴,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为了呈现最佳状态,我和第一排的同学们在动作老师的指导下,反复加练:抬手的角度、转身的节奏、站姿的挺拔,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整齐划一。每次加练结束,听到耳机中指导老师的认可,听到背后同学们传来的阵阵掌声,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歌唱祖国》奏响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有种无以言说的澎湃,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肤、每一处血脉、每一颗细胞都在拼尽全力地燃烧,几乎是饱含热泪地喊唱出最后一句歌词,胜利的荣光、历史的回响、未来的希望,激荡在我的心中。

张龄予

设计艺术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每一次排练,都是对红色记忆的贴近,也是对集体凝聚力的锤炼。当《松花江上》《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的旋律响起,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受阅队伍的铿锵步伐交织在一起,我深深被现场的气氛所震撼。高唱《歌唱祖国》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真切感受到个人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力量。

这一刻,我不仅是用声音,更是用整个心灵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作为青年大学生,我更加明确了今后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应当以专业能力传递时代强音,讲好中国故事,以我之青春,贡献于祖国之盛世!

高宇航

经济管理学院22级本科生

这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是我对伟大抗战精神最鲜活的体验。还记得初次合练《松花江上》时,我们的声音总缺了几分厚重,指挥老师没有苛责,而是给我们讲起歌曲创作时的背景:1936年,作曲家张寒晖目睹东北难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含泪写下这首悲歌,字字句句都是对家国的眷恋。那一刻,我们忽然读懂了旋律里的悲怆与力量。此后的声乐训练中,我们不再是单纯“练技巧”,而是试着用声音传递历史的重量。第三次综合演练恰逢暴雨,天气转凉,身边很多同学都面临着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可当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响起时,每一位合唱团成员的鲜血都瞬间沸腾起来,我站在合唱队伍中,眼眶发热:这便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回响,是信仰在旋律中生根发芽的力量。

李荣

校团委干部

能够参与到此次重大活动保障中,我倍感荣幸。我被借调至志愿者专班负责志愿者物资保障和现场观礼台区域的相关工作。面对纪念活动志愿者人数多、服务时段长、需求差异化大的挑战,我和团队从细节入手,提前摸排新一代青年志愿者喜好、精准调配餐食种类、根据岗位特性分类准备物资,确保按需配备。活动期间,从凌晨备餐到深夜值守,从后勤保障到现场服务,我们始终在岗在位,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用责任与担当全力保障纪念活动志愿者服务的顺利开展。

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在实践中锤炼了综合能力,回校后,我将把这份细致与担当融入日常,从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优化服务模式,以更精准的支持助力学子成长,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以不屈意志和实干担当续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杨舒惠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能够成为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的一员,我心中充满光荣与自豪。这段经历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跟随宣讲团走进高校、社区和企业,讲述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木制印刷机故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感受先辈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

每当看到观众凝神聆听、眼含热泪的模样,我都深感这一切意义非凡。能够以宣讲的方式,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倍感骄傲。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铭记,每一种精神都应当被传承。我将继续讲述下去,让更多人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坚定前行。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