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我的育人故事(二)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我的育人故事(二)

信息来源:教师工作部|发布时间:2025-09-16|文:教师工作部 |编辑:和小婷 曹文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迎接第41个教师节的到来,教师工作部组织开展教职工讲述育人故事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展现广大教职工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生动实践中所彰显的师德风范与育人智慧。

各院系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广泛动员,深入挖掘一批感人至深、富有代表性的育人故事,积极推荐优秀讲述案例。我们将陆续分享这些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生动故事,以小细节启迪大智慧,以小道理提升大格局,为“大先生”成长提供沃土和舞台,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设计艺术学院 夏小奇

以美育人,以创塑魂

我是夏小奇,1999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印刷学院,从事出版物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5年来从未迟到早退,即使生病也没有耽误一节课,把知识倾囊给予学生,在学生与同行的学评教中成绩优异。

今年在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服务保障工作中,我们团队以实际行动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团结奋斗力量。在4个多月的设计历程中,我们放弃所有节假日,常常加班至深夜,在100多套方案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设计方案,以“精益求精、全力以赴”的态度,反复优化细节,跟进打样,使服装和装配成品实现了政治性、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参加设计工作的学生真切体会到了怎样通过设计弘扬抗战精神、传递时代精神,感受到了团结奋斗形成的智慧和力量。也证明了教育工作者在服务国家需求中的价值。

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多学科育人优势,探索建立了“设计+AI+印刷+出版”四位一体跨学科教学体系,并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组织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参与交流学习,以工作坊的形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教学既有序又多元化,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在专业教学中强调“厚基础、强实践、重跨界”为核心,成果显著,指导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参加法兰克福书展、BIBF书展等,数百件作品获得国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的各类奖项。

近年来分别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连续获评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95%以上在出版、设计领域任职,并逐渐成为中坚力量,我因此多次获得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多次被评为“我最尊敬的老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班主任”“科研标兵”等称号。

2019年我带领学生团队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天安门主席台手册设计,并在活动当天开幕之时,分送给天安门城楼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及国内外重要观礼嘉宾阅览。2022年带领学生团队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全套手册设计工作,历时10个多月,放弃了寒暑假、春节等所有的假日,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大年三十也在配合冬奥组委赶制样书。我在腿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仍坐轮椅、架拐杖指导设计,与学生一起绘制草图、推敲方案,在关键时刻给予专业点拨与肯定支持,我的治学的态度和投入的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我们共同绘制了数千张的草图,尝试了数十套的设计表现风格。期间学生们经历了从需求分析、概念构思、方案设计、多轮修改到最终交付落地的完整设计流程,同时在综合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在我和团队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为北京冬奥交上了满意、精彩的答卷。手册的设计得到出席活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外嘉宾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喜爱。《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版》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网上点击率更是超过150万次。团队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强化了我们的家国情怀与专业使命感,极大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设计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解决社会问题、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公共福祉的有力工具,专业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感显著增强。

我带领学生参加多家国家级出版社的合作项目,服务国家出版行业,共创作100余册优秀书籍设计作品,将时代精神转化为具象的书籍设计形式,通过创新性设计构建兼具民族特质与阅读功能的书籍作品,“以设计塑文化,以文化育设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协作能力,带领学生与作曲家、医学院进行跨界合作,创作的20余部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强化了学生跨学科设计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知识边界,培养复合能力。

我还带领年轻教师与学生团队完成了2023年北京文化论坛主视觉设计工作,2024年中国文联倡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儿童图画书100的设计工作,2025年中宣部系列宣传海报设计工作,2025年北京印刷学院BIBF书展展品设计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此外,我本人设计的100余件书籍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级奖项并出版多部专著与教材,30余篇专业论文发表于C刊、核心等专业期刊。由于科研创作业绩突出,曾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被评为“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设计事业突出贡献个人”等。

设计育人,永无止境。设计艺术学科的育人故事,是技术与人文交织的故事,是创意与责任共生的故事。未来,我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卓越艺术设计人才而不懈奋斗!

出版学院 孙万军

孜孜不倦,立德树人,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探路育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始终坚定地认为,教师是点亮学生人生灯塔的引路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人才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探路育才,是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国际出版专业带头人,为完成这一神圣使命,重点做了以下工作:遵师德,四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严把关,守好课堂意识形态阵地;挑重担,以身作则建德高业精育人团队。

遵师德,四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自从1984年成为人民教师以来,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三十几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每年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担任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工作,上过英语和传播学专业的十几门课程,每遇教师生病或有其他困难,总能接过其教学工作,不让学生的课业受影响。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设计、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

担任班主任、支部书记工作,能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交朋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学生评教中一直为“优秀”,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进入到前10名。曾获省级“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

严把关,守牢课堂意识形态阵地。出版传播类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教材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之前出版传播的英文教材多为国外原版教材,部分教材不适合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甚至有意识形态方面问题。聚焦这些问题,我组织团队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国际出版类英文教材,为了教材的质量,我一页页、一章章反复校对、推敲,教材正式出版了十余部,自己的体重下降了十多斤。所幸心血没有白费,这些教材中有的被评为了“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有的被列为校级“特色教材”,在教材编写中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老师们的政治意识和专业水平。

作为授课教师,我特别注意在所讲授的“跨文化传播”和“传播学专业导论”的课堂上融入思政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中外文化对比,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介绍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使学生加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紧迫感。实践证明,教学取得了很好效果,所教课程有两门被评为精品课,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获教学成果二等奖,授课受到了学生欢迎,连续多年学生评教一直在95分以上。我一直坚信,学生的口碑就是教师的丰碑。

挑重担,以身作则建德高业精育人团队。打铁须得自身硬,要为中国出版走出去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带出一支师德和业务都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专业建设,打造出了一支师德优良、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师资团队。

所带团队饱含仁爱之心,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十几年如一日,关爱学生。2018年,一名学生患了急性白血病,自己不明病情,到小医院就诊,老师感觉情况不对,开车送学生到正规医院检查,医生说如果孩子晚送来些时间,就会有生命危险。老师们替学生办理了住院手续,垫付住院费、陪床、捐款等。团队的老师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疏导心理问题,联系实习就业,辅导升学考研,推荐申请学校......团队的付出赢得了师生好评。所带团队被评为校级“师德先进集体”。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41个年头,虽然眼睛越来越花,内心却越来越亮,干劲越来越足。回望来路,有困顿,也有欢喜;有压力,更有收获。我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欣慰。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