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奋进正当时:青春寻梦路上的国奖故事(一)

奋进正当时:青春寻梦路上的国奖故事(一)

信息来源:研究生院|发布时间:2022-10-24|文:

青春旖旎,向阳而生

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

他们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如星辰璀璨

如夏日繁花

他们,用平凡而不平庸的青春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国奖故事

闫慧敏: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

新媒体学院研究生

从2016年秋天第一次步入大学校园,到2022年研究生毕业在即,今年已是闫慧敏在印苑学习生活的第六年。入学的时候便荣获新生特等奖学金,并连续六年获得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她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录取,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为本科阶段划上圆满句号,再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取了自己心仪的新媒体学院设计学专业的研究生。时光荏苒,在青春的年华里,她是奋楫笃行的优秀学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大一刚入学,闫慧敏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9年她担任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党⽀部书记,2021年担任新媒体学院学硕研究⽣党⽀部书记,她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20年的毕业季,闫慧敏以“南湖曙光”为毕设主题,结合VR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红船精神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在建党百年之际,她作为学校青春榜样接受北京电视台的采访。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她来说,正是这一颗对家国的赤诚之心,让她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坚定信念。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闫慧敏热爱自己的专业所学,结合自己“理工+艺术”的交叉学科优势,不断探索着“艺工融合”创新方向。她说:“我一直想要通过学到的新媒体技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出去”。她也在实践中证明着:作品《本•草》通过Unity引擎制作交互电子书,科普中药文化,获2018年北京数字媒体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人间瓷话》将传统制瓷工艺与VR技术创新结合,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VR/AR开发大赛最佳应用奖以及2020年WDA开发者大赛明日之星金奖,并且成功上架于Viveport应用商店。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风正帆扬,奋楫争先。印苑六年求学路,闫慧敏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在为学通讯社,她曾运营了一整年的公众号,并参与策划了2017年高校阅读马拉松活动;在大学生艺术团,作为声乐部部长的她组织晚会、指导训练,和部员们一起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获得了2019年北京高校大学生音乐节混声合唱组铜奖;在中国日报社,她作为暑期实习生,策划协调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荣获“优秀校园发行主管”称号;在国家博物馆,她积极完成“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志愿服务工作,日工作8小时......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那些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的勇毅与执着,来自于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

崔静雯:越努力越幸运

新闻出版学院研究生

“我是本科毕业以后才打算读研的……”崔静雯讲到,她似乎比同龄人更晚得知自己人生的志向和目标,更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当她决定继续深造的时候,也比同龄人晚了许多。所以她格外珍惜重返校园的机会,下决心要把研究生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如果所有人都领会了方法,那一定是执行造成了差异”。俗话说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崔静雯说,“我不觉得我有多努力,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优秀,只是机会来的时候,我做足了准备。”崔静雯师从郭瑾老师,希望在广告学的领域可以有一番成就。她一改往日急躁的性子,决定所有的事情慢慢来。于是安心扎根,认真完成组会的每一次案例分享,厚积薄发,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结合案例分析完成2篇论文撰写,分别被《国际品牌观察》2022年6月刊和7月刊录用刊发。

“有些事越功利,越神秘,所以我抱着平常心去做,反而它会回报我很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崔静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满怀期待地全程参与了导师主讲的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在课程中不仅做好案例分享,也协助指导2020级广告专业学生参加大广赛策划案类竞赛。作为课程助教,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她本人也带队参与了策划案类的比赛,获得了不错的奖项与成绩。她说,比起奖项,在策划过程中学到知识和经验才是她最大的收获,也圆了她跨专业来到新传、期待参与专业性学科竞赛的梦想。

从未轻松地获得过一些好的机会,所以她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但百转千回、历尽艰辛后又总能获得幸运女神的眷顾,所以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崔静雯把自己能够获得国奖的经历称之为幸运,其实不然,这也正印证了她所说的,机会像雨点般砸来的时候,她正好做足了准备。目前她也正在为行业内的实践做准备,更期待到媒体或广告公司感受行业的热度。

“所以,在新传,我是一个怯生生的新手,但也正因为我是一张白纸,所以才有无限的可能绘制宏图。这可能是最不值得称赞的国奖奋斗故事,因为一切都是放平心态、顺其自然而又水到渠成。我不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在去往伊萨卡岛的路上,我满满当当地收获了些什么。”

黄媛:成长是这世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再入北印,已是新生。黄媛怀着从大学踏入研究生阶段的憧憬,带着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开始了她的三年研究生之旅。

在学业方面,她认为学习贵在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研一期间,在同学们还在迷茫和困惑的时候,她便早早地选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在本科毕设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她在第一学期就结束了自己第一个小课题,并以此申请了一件发明专利。寒假期间,她还在学习之余参与了《半色调信息隐藏与防伪技术》书籍的撰写工作。

黄媛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研一暑假,她与实验室同门一起以参展方的身份参加了“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负责参展作品的设计、算法实现及优化,在展会期间开展对外宣传并讲解相关技术,还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学习。这次参展成为她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经验的累积。她常常告诉自己,躲起来的星星也在努力发光,你也要加油。随着不断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她从一开始遇到问题无从着手,慢慢成长为具备独立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科研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研二期间,她发表了四篇期刊论文(其中两篇SCI,两篇国际期刊),申请了两件发明专利。

黄媛深谙学习是一个不断迭代、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坚持不一定让人成功,但至少会让人不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一篇文献是白看的、没有任何一个实验是白做的,文献阅读和实验过程让她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培养了她严谨的研究习惯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这些都是她探索新领域的底气。

沈金萍: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她说和北印相遇,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没有疫情时,她常来北印读书、自习、散步,如今成为一名北印人,在这里开启新的求学路,结识众多优秀而负责的老师、善良而友好的同学,倍感亲切与幸运。也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是来自非洲女作家丹比萨·莫约《Dead Aid》书中的一句话,也是沈金萍每次面临重大选择时的心路历程。毕业五年,看过行业的繁华与落寞,她选择读研深造,决心带着“行”之惑,继续探寻“知”之道。作为班里年龄偏大的学生,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有人在一鼓作气读取最高学历,也有人优先追求家庭与事业,有想法就行动吧,别怕晚,别怕试错,在自己的时区里不断前进就行。无论何时,都要有随时起航的勇气和持续逐梦的毅力。

努力和遗憾,哪个更痛苦?沈金萍以前是一个假装努力,把其他交给运气的人。虽然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很多结果并不如意。慢慢地,她意识到比起追寻、坚持的艰辛,错失的遗憾更让人痛苦。这一心态也一直鞭策着她,在每一个学不下去新知识、想要放弃一场考试,中断一篇论文写作的瞬间,能够短暂停留又重振信心。研二学年结束时,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其中核心2篇,在中央媒体发表作品6篇,参与编辑出版图书5本,取得编辑出版中级资格证书,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如今,不留遗憾,迎难而上,已经成为她面临挑战时的第一反应。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谈到实现目标有什么方法时,她认为制定计划很重要。沈金萍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定了一个个三年计划,涉及工作、求学、生活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会写日程表列清单,将行动可视化,努力做到有条理、不遗漏。在求学路上,现在的她正在为下一个三年计划中的考博而努力,在她看来,不一定每个小目标都会如期实现,但只要在持续追梦的路上,就不算失败。人生不止是赢才精彩,经历即是美好。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她也总结出了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并非良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一半!敢于开端已是!

郑泽钒: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出版学院研究生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很多年前,当郑泽钒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读到这句话时,她便有预感,终有一天她会为了埋藏心底的文字梦不远万里。2017年夏天,大学毕业的她,听从内心召唤进入出版行业。这段近三年的出版社工作经历,让她感受到了出版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严谨,体会到了出版人“曾读人间未见书”的快乐,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留在出版行业的决心。

2020年秋天,郑泽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出版专业,师从陈丹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郑泽钒秉持“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的校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导师的带领下,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动承担任务,并与导师在《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她都坚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先进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祷以恒切,盼以喜乐,苦以坚韧,必有所得。”从广东到北京,两千多公里,她迈着踏实而坚定的步伐走来,也将满载而归。

刘艺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突破自己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研究生

在北印七年的求学生涯里,刘艺彬一直积极进取。作为一名党员,他连续两年担任研究生第二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积极组织党员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专业学习方面,他班级综合测评排名第一,荣获年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和国家奖学金。主动完成导师分配的各项科研任务的同时,他还乐于探索钻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导师的带领下,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了9项专利。此外,他还作为负责人积极参加北京市和校级组织的各项科研活动和创新创业比赛,荣获2022年“挑战杯”专项赛二等奖、2022年“挑战杯”主赛道三等奖、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以及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创翼大兴”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等10余项奖项。

他说:“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人生中最大的进步就是不断突破自我,坚持并非一件易事,不被任何因素所影响,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进步!”

韩紫雯:理科生向艺术生的完美进阶

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

2020年夏,韩紫雯从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出于对设计的热爱,研究生期间她跨学科考入设计艺术学院。

在这七年时间里,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勤能补拙,踏实做事。她一直坚信歌德说的那句“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曾经的理科思维方式,也给予了她不同的艺术视角和对事物独到的理解。

在学习上,她勤学苦练,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用好奇心作为驱动力,广泛吸取知识,“随时随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从不退缩,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战胜种种困难。她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打牢专业基础,发表了1篇EI会议论文,获得2项国际比赛一等奖,积极参与并成为2021年世界工业大会志愿者,努力将所看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荣获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优秀项目等。

韩紫雯时刻铭记“守正出新,笃志敏行”的校训精神,努力做正能量传播者。她说,“当今社会竞争如此之激烈,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就要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张曼雪:求知求索的漫漫之路

机电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

从刚入学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到如今的明朗与坚定不移。三年间,张曼雪一直以求知者的身份在科研领域脚踏实地,坚定前行。

她始终坚信持有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态度,会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课上她积极汲取专业课知识,课下则时刻关注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最新成果和文献资料,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等专项课题,在各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发表了数篇论文和专著。她由衷地感谢在面对迷茫时,一直给予她建议和帮助的导师。在整个过程中,她深刻地明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无措和失败,只有坚守本心,将得失淡然处之,才能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远。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她认为,仅仅靠阅读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纸上学来的知识如果不能与实践结合,无异于“纸上谈兵”。寒暑假期间,张曼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地了解当前印刷企业的生产情况,用自己所知所学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难题;积极参加国际会议,与志同道合的同行交流,增长见识。

生活中,张曼雪喜欢参加公益活动。在疫情期间,她作为志愿者与医护人员一起抗击疫情,与家乡人民共渡难关;她还会参与无偿献血等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张曼雪总告诉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相信在守着梦想而上下求索时,总会在漫漫长路中见到属于自己的小胜利。国家奖学金作为一个小小的胜利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之后,她会再次背上行囊在漫漫长路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黄新城:不辜负塑造自我的年华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做学术是塑造自我的正确选择。读博是黄新城在硕士阶段的主要规划,他以“不发表就出局”的精神激励自己,积极拓展学术资源,进行学术发表。截至目前,黄新城参与中国科普研究所科研项目立项1项、负责校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1项、参与校级一般项目立项1项、获得期刊录用通知3份、4篇论文处于投稿阶段。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和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作为贵州省负责人参与了2022“中国心理与健康行为调查”并参与了省部级课题“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激励策略研究”等。在学术上,他不断充实自己,为达成进入学术界的目标做好准备。尽管距离目标还很远,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体会到自我塑造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抓住学生时代青春的尾巴,体会美好年华。在本科阶段,黄新城并没有找到坚定的目标,因此他认为自己的学生生涯并不圆满。读研期间,他坚定了心态,学习上名列前茅,学术上力争上游,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取得“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力冬奥”专项赛铜奖、第十一届“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校级)三等奖。此外,他还在2021年代表学校对北京市工商联积极建言献策,上报了社情民意信息并得到了采纳。

未来,他将继续坚持“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的校训精神,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不断挑战,不断前行。

成功没有那么多捷径可走

找到目标 为之努力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或许是最简单的方法

青春相伴 未来可期

他们的精彩

未完待续......

[关注度:]

 

相关新闻